月相,是指從地球上看去,月球被太陽光照亮部分逐漸擴大或逐漸縮小的有規律的變化。在日、月、地這三個天體組成的系統中,月球、地球都是不能發光的,但是會反射一部分太陽光。月球環繞地球運動時,地球、月球、太陽之間的相對位置在不斷地變化,因此我們看到的月球表面被陽光照亮的部分也在不斷地變化。在我們看到的月面全部被照亮時,就是滿月,又稱『望』;我們看到的月面的陰影時,就是新月,又稱『朔』。相鄰的兩次新月之間,就是月相的一個周期,平均長度是29.53天,這個周期就是一個『朔望月』。中國農歷的月就是根據朔望月確定的。每個月的『朔』定為農歷月的初一,『望』定為十五或十六。中國文化中春節、元宵、端午、中秋、重陽等重要節日都是根據農歷確定的節日。

  在月相中,又有『上弦』和『下弦』之說。在每個農歷月的初一,月球位於太陽和地球之間,月球的整個黑暗面正對著地球,此時恰為『朔』;假如這時以地球為起點分別向太陽和月球作一條直線,那麼這兩條線是重合的,夾角為零度。經過約7天后,月球運動到一個新的位置上,上述兩條線的夾角變成90度,這時我們看到正好一半的月球被陽光照亮,這就是『上弦月』。而在農歷月的十五或十六,地球位於太陽和月球之間,月球的整個光明面正對著地球,此時恰為『望』,上述兩條線的夾角是180度。再經過約7天后,月球又運動到一個新的特殊點上,上述兩條線的夾角變成270度,這時我們看到另一半月球被陽光照亮,這就是『下弦月』。又經過約7天后,月球重新回到上述兩條線夾角為零度的位置上,一個新的『朔』日或『初一』到來,下一個農歷月就開始了。

  在一個農歷月內,自新月算起的時間長度也稱作月齡,如『上弦月』的月齡為7天左右,『望』的月齡為15天左右。

  有『月相變化歌』唱道:

  初一新月不可見,只因月在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個月亮面朝西。

  滿月必在十五六,地球居中連日月。

  二十二三為下弦,月面朝東下半夜。

  對『上弦月』和『下弦月』還可以這樣來記憶:『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這是說,上弦月出現在農歷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於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現在農歷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東,位於東半天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l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