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嬰年(El Niño)

天氣變化狀況

  1. 冬季較暖:聖嬰現象會導致太平洋中、東部海水溫度上升,影響台灣的冬季氣候,使得冬季氣溫較高。
  2. 降水減少:聖嬰年會導致台灣降雨量減少,尤其是在冬季和春季,容易出現乾旱現象。

颱風變化狀況

  1. 颱風數量減少:聖嬰年時,西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活動減弱,進入台灣的颱風數量減少。
  2. 颱風路徑改變:颱風在聖嬰年傾向於偏東和偏北路徑,減少直接侵襲台灣的機會。

反聖嬰年(La Niña)

天氣變化狀況

  1. 冬季較冷:反聖嬰現象會導致太平洋中、東部海水溫度下降,影響台灣的冬季氣候,使得冬季氣溫較低。
  2. 降水增加:反聖嬰年會導致台灣降雨量增加,特別是夏季和秋季,容易出現暴雨和洪水。

颱風變化狀況

  1. 颱風數量增加:反聖嬰年時,西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活動增強,進入台灣的颱風數量增加。
  2. 颱風路徑改變:颱風在反聖嬰年傾向於偏西和偏南路徑,增加直接侵襲台灣的機會。

這些氣候變化現象對台灣的農業、水資源管理和防災準備都有顯著影響。因此,了解和預測聖嬰和反聖嬰現象對台灣天氣和颱風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Sources

1. [台灣氣象學會 - 聖嬰現象與台灣天氣](https://www.tmas.tw/articles/el-nino-taiwan-weather)
2. [中央氣象局 - 颱風與聖嬰/反聖嬰](https://www.cwb.gov.tw/V8/C/K/Ctyphoon.html)
3. [氣候變遷研究中心 - 聖嬰與反聖嬰的氣候影響](https://ccrc.org.tw/education/el-nino-la-nina-climate-impact)

 

聖嬰年和反聖嬰年對台灣地區天氣和颱風的影響

聖嬰現象通常在夏季開始發展,秋冬達到最強,隔年的春季至夏季會減弱
當聖嬰現象發展成熟時,菲律賓東方海面易生成反氣旋環流,使台灣冬季降雨及隔年春雨增多;
溫度方面,冬季至隔年的春天偏暖,隔年夏季偏熱

聖嬰年的夏天,侵台颱風偏少

反聖嬰現象通常會在聖嬰現象結束後的隔年出現,並可能持續 2至3年
反聖嬰現象出現時,台灣的天氣狀況與聖嬰現象時相反

也就是說,夏雨減少、秋雨增多,且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數量可能會減少,但一旦生成後,通常都會比較靠近台灣

這些都只是一般的趨勢,實際的天氣和颱風狀況可能會因為其他氣候因素而有所不同。

 

  1. 聖嬰年: 熱帶太平洋海溫偏高,導致台灣降雨減少、高溫天氣增多。颱風則傾向生成個數較少、路徑偏北。[1, 4]
  2. 反聖嬰年: 熱帶太平洋海溫偏低,台灣易出現較多降雨、低溫天氣。颱風則傾向生成個數較多、路徑偏南。[2]
  3. 氣候變遷加劇了聖嬰和反聖嬰現象的頻率及強度,也增加了極端氣候事件的風險。[3, 5]

總括而言,聖嬰和反聖嬰現象會對台灣帶來天氣型態的明顯變化,氣候變遷也會加劇這些現象的影響。

Sources

  1. merit-times.com.tw - 氣候怪象與反聖嬰現象無關
  2. scitechvista.nat.gov.tw - 全球暖化與聖嬰現象|最新文章 - 科技大觀園
  3. esg.gvm.com.tw - 聖嬰現象大衝擊!極端氣候湧現全球各地,2024更多災難?
  4. edu.cwa.gov.tw - 鬧脾氣的氣候—聖嬰現象
  5. e-info.org.tw - 氣象專家警告人為氣候變遷已和聖嬰現象一樣強
  6. ntsec.edu.tw - 運用立體模型教學來探究聖嬰現象
 
 
arrow
arrow

    tsl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