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重建 日本恐被迫開放移民

 更新日期:2011/04/12 15:58

日本震後滿月,重建正要開始。二十世紀初關東大地震,讓日本走向軍國主義之路。一九九五年神戶大地震雖震垮日本2.5%GDP,卻成為神戶蛻變契機。這次東北大地震,日本會如何改變?會是重生的機會嗎?

專精亞洲、日本、韓國問題的美國經濟學家馬可仕.諾蘭(Marcus Noland)指出,地震和海嘯來襲前,日本已是個暮氣沉沉的社會。政治上,掌握執政權半個世紀的自由民主黨,終於在前幾年下臺。但2009年上臺的民主黨,因新手上路,顯得手足無措。

經濟上,過去20年,日本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只有1%,政府債務累積到GDP兩倍的水準,同時面臨成長遲滯、財政拮据、通貨緊縮等多重問題。這次地震,經濟損失難以估計,核電廠的破壞和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將讓損失雪上加霜。

儘管如此,如果日本政府的災後重建工作可以因應得宜,全球將可期待一個全新的日本,會在災難後重生。

【 日政府恐被迫開放移民政策 】

在重建工作上,日本雖然沒有健全的政治和經濟支持,但還是有一些好牌在手上。其一,政府公債債權人,95%是日本公民,不是外國避險基金,他們不太可能會因恐慌而拋售債券。所以,政府在財政上的空間應該是足夠的。

其二,部份重建所需的資金,可以從大而無當的公共建設計劃中挪用,日本的公共投資品質,就可以利用這次機會,大幅度、甚至永久改善。

其三,萎縮的人口,不利於往後重建工作,日本政府正好可以改變保守的移民政策。在所有已開發國家中,外國人佔就業人數的比重,只有韓國低於日本。許多經濟學家不斷呼籲,如果日本要維持經濟競爭力,就必須放鬆對外國人的限制。需要大量勞工的重建工作,可能會迫使日本政府改變現行移民政策,走向開放。

其四,重建工作也可以改變經濟活動過度集中東京的現象。過去10到20年,有幾百家日本企業將總部從大阪、北九州等地遷往東京。震後重建,正好可以將經濟活動適度地擴散到其他地區,在日本北部創造一個新的經濟中心。

【 順利重生?「政治結構」是關鍵 】

不過,影響最大的,是政治結構,它的改變與否,將決定一個新日本能否順利誕生。

如果執政的民主黨,能夠成功化解危機,就可以說服日本選民,他們是自民黨之外一個更好、值得信賴的選擇。日本可能有機會走向真正的兩黨政治,讓政治權力和治國理念良性競爭。

相反地,如果民主黨政府處理失當、如果東北大地震變成日本的卡翠娜颶風,選民很可能會重新擁抱自民黨,日本也會重新回到過去50年的「現狀」。

比較安全的預測,是回到過去的「現狀」,在有經驗的執政黨手中,慢慢地、有如溫水煮青蛙般地衰退。但是,日本過去曾因為災難而改變、蛻變,東北大地震不僅可以成為日本重建的動力,也可以是日本將自己重新塑造成一個更適合21世紀國家的契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l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