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P.
隨身碟的工作原理

隨身碟(USB flash drive)是一種便攜式的儲存裝置,它使用的是 閃存(flash memory)技術來儲存資料。
閃存是一種非揮發性的記憶體,即使在電源斷開後,儲存的資料也不會消失。

寫入和讀取資料的過程

  1. 寫入資料:當你將資料從電腦上拖放到隨身碟上時,電腦會將資料轉換成電子信號,並將這些信號傳送到隨身碟的閃存晶片上。閃存晶片會將這些信號轉換為電荷,並儲存在其內部的電荷存儲區域中。
  2. 讀取資料:當你從隨身碟上拖放資料到電腦上時,電腦會將資料從隨身碟的閃存晶片上讀取出來,並將其轉換為電子信號,再將這些信號傳送到電腦的記憶體中。

最快的隨身碟讀寫速度

目前市面上最快的隨身碟讀寫速度約為 1,050 MB/s。這些高速隨身碟通常使用最新的USB 3.2或者USB 4規格,並配備了高效能的閃存晶片。

 

C.D.

隨身碟是一種使用USB接口的可攜式儲存裝置,主要透過快閃記憶體來儲存數據。讓我們來了解它的運作方式和速度:

儲存原理:

  1. 隨身碟是一種資料儲存裝置,內建USB接口,可直接與電腦連接進行數據傳輸
    速度規格: 一般隨身碟的讀寫速度會標註在產品包裝上:
    • 讀取速度:從隨身碟讀取資料的速度
    • 寫入速度:將資料寫入隨身碟的速度
  2. 目前較快的傳輸規格:
    • USB 3.1 Gen 1:最高傳輸速度可達 5Gbit/s
    • USB 3.1 Gen 2:最高傳輸速度可達 10Gbit/s
    • 若使用SSD為基底的外接碟產品,寫入速度可超過300MB/s

參考資料 :

  1. zh.wikipedia.org - 隨身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 internetstudio.com - 隨身碟速度怎麼看 - 網際網路工作室
  3. mobile01.com - USB 3.2 Gen 1隨身碟寫入速度分享
  4. easeus.com - 10款免費USB速度測試工具推薦與下載
  5. kingston.com - USB 3.1 Gen 1、Gen 2 及USB 3.2 的差異為何?
  6. easeus.com - USB 隨身碟和外接硬碟— 您應該知道的一切

 

G.M.

隨身碟就像一個小型的行動硬碟,透過 USB 介面連接到電腦 。它使用快閃記憶體來儲存資料 ,就像數位相機的記憶卡一樣。
當你將檔案寫入隨身碟時,電腦會將資料轉換成電子訊號,然後儲存到快閃記憶體的特定位置。
讀取資料時,隨身碟則會將儲存的電子訊號轉換回電腦可以讀取的檔案格式。

隨身碟的讀寫速度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例如 USB 介面版本快閃記憶體品質等 。
目前最快的隨身碟讀寫速度,理論上可以達到 USB 3.2 Gen 2 的 10Gbit/s ,但實際產品可能因為技術限制而無法達到這個速度。
不過,即使是 USB 3.0 的隨身碟,也能提供相當快的讀寫速度,足以滿足一般使用者的需求。如果你追求更高的速度,可以考慮使用外接式 SSD,它們的讀寫速度通常更快。

 

 

D.S.

隨身碟如何寫入與儲存資料?

1. 基本結構與運作原理

隨身碟的核心組件包含以下三部分:

  • 閃存晶片(Flash Memory):用於儲存資料,屬於「非揮發性記憶體」,即使斷電資料也不會消失。它由數百萬個微型「儲存單元」組成,每個單元透過電荷的「有」或「無」來表示二進位的 0 或 1。
  • USB 控制器:負責管理資料的讀寫,並與電腦溝通。例如,當你複製檔案到隨身碟時,控制器會將資料轉換成適合儲存的格式,並確保傳輸過程沒有錯誤。
  • USB 連接器:常見的 Type-AType-C 接口,用於連接電腦或手機等裝置。

2. 資料寫入的具體過程

  • 步驟一:連接與識別
    將隨身碟插入 USB 埠後,電腦會自動識別裝置並分配一個「磁碟代號」,此時隨身碟處於待命狀態。
  • 步驟二:資料轉換與儲存
    • 當你複製檔案(例如照片或文件),電腦會將檔案拆解成二進位數據(0 和 1)。
    • 這些數據透過 USB 控制器傳輸到閃存晶片中的儲存單元。每個單元透過電晶體的電荷狀態(充電或放電)記錄 0 或 1。
    • 若儲存單元已存有資料,控制器會先擦除舊資料再寫入新資料,因此反覆寫入會影響隨身碟壽命。
  • 步驟三:資料保護與管理
    隨身碟的固件(內建軟體)會監控儲存單元的磨損程度,並透過「平均抹寫技術」延長壽命。此外,某些高階款式支援加密功能,保護資料安全。

目前最快的隨身碟讀寫速度是多少?

隨身碟的速度取決於 USB 協議版本主控晶片性能 和 閃存類型如 SLC、TLC)。以下是目前頂級產品的表現:

1. 理論速度極限

  • USB 3.2 Gen 2x2:理論傳輸速度可達 20Gbps(約 2,500MB/s),但目前市售產品尚未完全達到此速度。
  • USB 4.0:理論速度更可達 40Gbps,但尚未普及於隨身碟。

2. 實際市售最快款式

  • Transcend ESD310P:採用 USB 3.2 Gen 2 介面,讀取速度 1,050MB/s,寫入速度 900MB/s,容量最高 1TB。
  • SanDisk Extreme PRO:讀取速度 420MB/s,寫入速度 380MB/s,適合專業影音工作者。
  • Samsung BAR Plus:讀取速度 400MB/s,金屬外殼耐用,容量最高 256GB。

3. 影響速度的關鍵因素

  • 檔案類型:零碎小檔案(如文件)傳輸速度較慢,連續大檔案(如影片)較快。
  • 連接埠限制:若將 USB 3.2 隨身碟插入 USB 2.0 埠,速度會被限制在 35MB/s 左右。

總結

隨身碟透過閃存晶片的電荷變化儲存資料,並由 USB 控制器管理讀寫流程。
目前最快的款式讀取速度已突破 1,000MB/s,但實際使用時需注意裝置的 USB 版本與檔案類型。
若追求極速,可選擇支援 USB 3.2 Gen 2 或 SSD 等級的隨身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slv 的頭像
    tslv

    ❤ 愛分享 ❤ :: 隨意窩 Xuite日誌

    tsl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