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兒夜尿的定義及排尿系統的發育
醫學上普遍被接受的年齡是五歲,超過五歲還會尿床,就可診斷為「夜尿症」,此時就需要接受訓練及治療。排尿是可以受到人的意志所控制,但小兒的排尿並不會受大腦神經的控制,而是因膀胱對尿液的反射動作形成排尿,當膀胱滿了自然就會排尿。隨著年齡的增長約到3歲左右,中樞神經大腦皮質控制排尿的發育逐漸成熟,膀胱容積也漸漸加大。此時排尿的行為就會受意志控制,減少夜尿的情形。
二、小兒夜尿的原因
小兒夜尿的真正原因目前並沒有定論。大致可用以下七種理論來解釋:
1.遺傳因素:與父母遺傳有關。據遺傳基因的研究顯示,調控尿床的基因在第13對染色體上。
2.神經系統發育遲緩:其神經系統發育的速度比一般正常小孩還慢。但神經構造與控制中樞是正常的,並沒有神經病變或疾病存在且隨著年紀的增長而好轉。
3.膀胱容量較小:研究顯示有些小孩膀胱的容量較小且合併有不穩定性收縮的情形。容易在膀胱漲滿時不自主的收縮而尿床。會隨著年紀的增加而痊癒。
4.夜間抗利尿荷爾蒙分泌減少:一般認為與大腦發育較慢有關,使得該荷爾蒙的日夜分泌不能達到正常。
5.睡眠太深沈:「睡得很沈」是夜尿的另一個特徵,但並非夜尿產生的原因。
6.心理因素:可能與心理受到壓力及情緒的障礙有關。如遭受打罵、考試壓力等。
7.器官上的疾病:如生殖泌尿系統構造異常、神經系統上的問題、與尿路感染等。
三、夜尿症應如何治療
(一) 一般治療:
1. 建議在睡前少喝水,因多喝水會造成尿量增加而使造成夜尿。
2. 夜間叫醒小孩上廁所,可減少尿床的發生。
3. 利用獎賞或懲罰的方式,但效果有限,有時反而會造成小孩的心理負擔與壓力。
(二)行為修飾治療:
1.膀胱訓練:就是控制膀胱貯存尿液的訓練。在白天儘量延長兩次小便的時間間隔,以增加膀胱的容積。訓練的時間需要很長,且效果因人而異。
2.尿床警報器:利用尿液導電的特性,安裝電極片在尿布上。在兒童尿濕時會發出聲響,把小朋友吵醒。但台灣少用。
(三)藥物治療法:
1.抗副交感神經劑:主要是減少無法抑制的膀胱收縮,以增加膀胱的有效容積。但僅對同時伴有急迫性尿失禁的尿床兒效果較好。
2.抗憂鬱症的藥:主要是可增加尿道阻力與膀胱容積,是目前廣為使用的藥物。一般在服用一至二個星期內就會有明顯的效果。但停藥後常會再復發。所以需至少連續服用三個月後再採漸進式的方式停藥。
3.抗利尿荷爾蒙:主要是減少夜間尿量,使用此藥治療夜尿症十分快速而有效。作用可持續七至十小時,有些停藥後亦會復發。
四、結論
在了解何謂夜尿症後,希望對家中有學齡前兒童的家長們有幫助,積極參與治療,戰勝夜尿症,不只可以提高生活品質,還可以降低兒童的心理傷害,讓我們一起向夜尿症說:Bye!Bye!
資料來源: 財團法人尹書田紀念醫院/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衛教小冊:小兒夜尿 http://www.shutien.org.tw
1.何謂小兒夜尿:男生於6歲後,女生於5歲後,仍持續地每個月有二次或二次以上晚間尿濕床者。
2.小兒的排尿:初生嬰兒的排尿是屬於反射動作,當膀胱滿了就自然排出,一天要小便20次左右,不受大腦神經的控制,隨著年齡的增長,大約到三歲時,大腦皮質控制排尿的中樞神經慢慢成熟,膀胱容積也加大,這時候,一天小便的次數會漸漸降到10次左右,同時也能在最適當的地點,時間將小便排出,達到控制尿尿的目的。
3.發生率:初生兒幾乎是100%會尿床,5歲時,有85%的小孩已能控制排尿,以後每年會減少15%,國中畢業時,99%的小孩都能控制住小便。一般而言,到了青春期仍有1-2%青少年會有夜尿情形,而男生的尿床率是女生的一點五倍。
4.分類:
尿床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二種。
原發性尿床:從出生到12歲,甚至成人時,一直持續有尿床現象。
繼發性尿床:原本已能控制小便,卻突然有尿床的現象再發生,這類尿床多半是情緒、心理因素造成。
5.原因:
真正的原因尚未有定論,大體上可分為六種:
1.尿流動力學因素:尿流動力學上顯示尿床的小孩有膀胱容積減少及不能抑制收縮的現象,但在解剖結構上並無真正的異常。此種不正常情形,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消失。
2.神經發展延遲:大腦皮質發育緩慢,造成膀胱容積小且敏感,夜間尿床比例高。
3.睡眠異常:尿床的小孩,在睡眠上都比較深沈,所以睡覺的狀態也是影響尿床的因素之一。
4.心理因素:像是考試、受責罵,心理受到挫折,使得小便失控而尿床。
5.泌尿器官異常:女孩常見的是尿道狹窄,男孩則是後尿道瓣膜,另外,尿液逆流也是常見的問題。
6.其他:如尿路感染、食物過敏、抗泌尿激素分泌異常、寄生蟲感染等。
6:診斷:
1:詢問病情:了解患者年齡,小便習慣及尿失禁的種類.
2:身體檢查:看看小孩背部有無凹陷或突出的腫瘤脊椎.
3:尿液檢查及尿液培養:看出是否有感染現像.
4:超音波及X光攝影檢查:看看是否有尿液逆流, 腎臟積水.
5:內視鏡:是否有尿道狹窄或瓣膜.
6:膀胱功能檢查:膀胱容量是否變小,膀胱壓增高
7.治療:
1.膀胱滯尿訓練:在白天時增加小便滯留膀胱之時間,用以撐大膀胱的容積。
2.動機治療法:每當不尿床時給以適當的獎勵,尿濕床被時,則需自行處理,建立責任感,多鼓勵、關懷,少責罵。
3.行為修正法:利用尿液導電之特性,在尿布上放一種沒有危險性的電極,在小孩孩夜尿時,電極放出輕微的電刺激,叫醒小孩去上廁所,長期訓練下,有八成小孩會改善。
4.藥物治療法:
(1)服用抗利尿劑(DDAVP)的藥,噴在黏膜上,可以抑 制腎臟產生太多尿液,不使膀胱滿脹而尿床。
(2)口服Imipramine,增加尿道阻力及膀胱容積。
(3)副交感神經抑制劑,減少不可控制的膀胱收縮。
8.減少尿床的方法與共識:
1.晚飯後少喝水,睡前要上廁所,把尿解乾淨。
2.每天做記錄,看看是否有進步。
3.多鼓勵,多關懷,給予心理上的建設。
4.醫師、家長及小孩長期配合,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