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 http://www.happy543.com.tw/health/jaundice6.html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1674856&bid=19&r=8&page=1

        http://www.babysgarden.org/bbsview.php?postid=141707

新生兒黃疸的治療

一般的生理性的新生兒黃疸,多使用光線療法,也就是俗稱的照光,光線療法主要是以燈光照射嬰兒皮膚,以便將脂溶性的未結合的膽紅素改變其構造,將其分解為對腦無毒性的產物光學膽紅素,使它易於溶於水中,而且比較容易快速的經由膽汁或尿液中予以排出,同時也可以經由照光而刺激及增加肝臟對膽紅素的排泄作用。

新生兒黃疸光線療法之優點:

  1. 不需要特別的醫療訓練,一般的護理人員都可以操作。
  2. 經濟實惠。
  3. 對嬰兒的傷害性及危險性都比較小。

新生兒黃疸光線療法之缺點:

  1. 對於降低嬰兒血中膽紅素的質,相對其他治療而言,是比較緩慢的,同時也只侷限於光照射的到的部位。
  2. 對於血中膽紅素的量比較高,或者是膽紅素值上升的比較快的情形下,對於預防嬰兒腦部受損時的效果相對的也是比較差一點的。

新生兒黃疸光線療法之副作用:

    1. 可能會有嗜睡的情形出現。
    2. 嬰兒可能會產出綠色的稀便。
    3. 嬰兒的體溫可能會比正常為高。
    4. 嬰兒可能會產生深色的尿液。
    5. 因為帶眼罩,會造成嬰兒比較激動,不安,易哭,因此會有吞入空氣因而腹脹的情形。
    6. 皮膚若過度照光可能會產生脫水的情形。

資料來源 : http://www.enfamama.com.tw/main/newtec/newtec96.htm
           http://www.kmu.edu.tw/~kmcj/data/9412/12.htm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總醫師 顧明修  輯/張玉櫻
 
新生兒黃疸在新生兒是很常見的情況,然而父母卻很擔心寶貝身上黃黃的到底要不要緊?多久會好?聽說餵母奶會引起黃疸,怎麼辦呢?在此我們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領大家認識什麼是新生兒黃疸,以及它的治療與注意事項。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黃疸的成因
人體血中的紅血球老化後經代謝產生一些廢物,其中一種稱為「膽紅素」的廢物最後經由肝臟排出體外。如果這種廢物產生過多(如紅血球破壞過度)或無法排出(如肝膽系統疾病造成排出異常)就會累積在體內,引起皮膚、眼白泛黃,也就是所謂的「黃疸」。所以說黃疸是許多不同的原因,造成膽紅素堆積在體內而形成的臨床表現。

在醫學上以血中膽紅素的濃度來代表膽紅素累積的程度,如膽紅素濃度為12mg/dl,表示100㏄的血中有12毫克的膽紅素。而醫護人員解釋病情時會以「?黃疸指數」來簡稱膽紅素的濃度,如黃疸指數12表示膽紅素濃度為12mg/dl。而新生兒黃疸包括「生理性黃疸」及「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紅血球較成人多(因此紅血球代謝後廢物較多),而且肝臟較不成熟(因此膽紅素較不易排出),所以比較容易產生黃疸。這種因生理現象導致的黃疸稱為「生理性黃疸」。一般嬰兒或多或少在出生第二天開始就會有生理性黃疸的出現,第四天達到最高峰(最黃),1~2星期後逐漸消退。生理性黃疸的黃疸指數通常小於12,除了皮膚、眼白泛黃外,無其他症狀,通常不需治療就會消退。

*病理性黃疸
如果是病理因素造成的黃疸稱為「病理性黃疸」,這些病理因素包括:
1. 新生兒血液方面的疾病,如ABO血型不合(註1)、Rh血型不合、先天性溶血疾病等導致紅血球破壞,使膽紅素代謝增加。
2. 肝臟疾病如先天性膽道閉鎖、先天性肝炎等,導致膽紅素無法排出。
3. 新生兒感染,導致紅血球破壞、肝功能降低。
4. 生產過程導致新生兒頭皮淤血,淤血內的紅血球破壞而產生膽紅素。
病理性黃疸的黃疸指數通常大於15,不但需要治療,而且若不注意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
(註1)ABO血型不合:若母親為O型,嬰兒為A型、B型或AB型,則有可能因紅血球破壞增加而出現黃疸。

父母應注意什麼?

*寶寶是否有黃疸?
首先,需注意寶寶是否有黃疸。可將嬰兒置於明亮處,觀察嬰兒皮膚及眼白的部分,若比前一天觀察到的黃或比其他嬰兒黃,就可能有黃疸。同時觀察不同的部位,若只有臉部泛黃,表示黃疸程度並不是很嚴重;若泛黃的情形向下延伸至腹部或以下時,則黃疸可能已經到達需要照光治療的程度了。

*若有黃疸需注意什麼?何時送醫檢查治療?
黃疸需注意的是,是否有需住院治療的病理性狀況。爸媽們可以注意下列幾點:
1. 注意黃疸的程度:若腹部或以下皮膚泛黃,或是皮膚泛黃的速度很快(如泛黃很快的由臉延伸至胸部、腹部時),需送醫檢查。此外,出生24小時內就有黃疸,或是足月兒黃疸超過1~2週,早產兒黃疸超過2~3週,也是病理性黃疸的表現,最好送醫檢查。
2. 注意病理性黃疸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嘔吐、膚色蒼白、活力變差、食慾不振、腹漲、腹瀉、發燒、小便變濃茶色、大便顏色變白(註2)等情形。若有以上情形需立刻送醫檢查。
3. 注意某些使黃疸加重的因素:如早產、生產時曾缺氧、家族史中有溶血性疾病(如蠶豆症)、嬰兒產前或產後可能有感染(如媽媽產前有發燒感染、早期破水)也是須注意的事項,並於送醫時告知醫生此病史。
(註2)若有大便顏色變灰白、小便變濃茶色等情況,可能是先天性膽道疾病,有時嚴重到需要換肝甚至危及生命,需多加注意。

*黃疸兒的居家照顧
生理性黃疸如果無異常狀況,只需多加觀察,按照一般照顧的方式照顧寶寶即可,不需特別處置。建議方法如下:
1. 給予足夠的餵食。
2. 不建議給予葡萄糖水、開水或退胎水,因為不但無法改善黃疸,反而會加重症狀,甚至會影響食慾,造成離子不平衡等嚴重後果。八寶粉等藥物也不可服用。
3. 照陽光或一般日光燈照射或許有點幫助,但效果如何仍無定論,而且須小心不要被曬傷。
4. 一些會導致黃疸或加重黃疸的情況需避免,如蠶豆症嬰兒需避免接觸奈丸、紫藥水等會引起溶血的物質。
5. 用藥時須經醫師處方,因某些藥膏或藥物也會引起蠶豆症嬰兒溶血。
6. 避免感染、飲食不足、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等情形。

*喝母奶會引起黃疸?黃疸兒可以繼續喝母奶嗎?
喝母奶可能引起黃疸。若黃疸出現時間在第2~4天,稱為「早發性母乳性黃疸」,原因和餵食不足,導致排便量減少(隨糞便排出之膽紅素因而減少)有關,所以需給予足夠的餵食。若黃疸在出生後10~14天才出現,則稱為「晚發性母乳性黃疸」,可能持續2~3個月才會完全消退,原因和母乳內所含的物質有關。一般而言,母乳性黃疸極少引起嚴重的病情,不需因怕黃疸而停止哺餵母乳。

根據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的建議,當黃疸指數小於15~17時,仍可放心的哺餵母乳並且照光治療。超過此指數時可以持續哺餵母乳,或暫時以母乳加配方奶餵食,或暫時換成配方奶,再加上照光治療。至於該採用什麼方法,可以和醫師討論比較適合寶寶的處理方式
 

黃疸

肝膽胰內科 李立柏 主治醫師(94年12月)


黃疸是一種身體的異常狀態,病人的皮膚或眼白會變黃,造成這種情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血液中膽色素(bilirubin)過高的結果。有時若吃了過多含黃色素的食物,如芒果、木瓜、柳橙、胡蘿蔔等,也會使皮膚變黃,但這並不是真正的黃疸。

要了解黃疸如何發生,首先須知道膽色素在人體中的代謝過程。膽色素是衰老紅血球上的血紅素分解所生的產物,膽色素藉由血流被送至肝臟,此時稱為未結合型膽色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進入肝臟的膽色素經由肝細胞的作用會變成結合型膽色素(conjugated bilirubin),而後被排入膽管,然後至膽囊儲存,最後經由總膽管再流入十二指腸中。大部分的膽色素在腸子裏會被細菌分解成尿膽素原(urobilinogen),這使得我們的糞便會出現黃褐色。

由上面的敘述可知,在整個膽色素的代謝過程中,若是那一個步驟出了問題都可能會有黃疸的情形產生。

最常發生黃疸的原因,應該是屬於肝臟的疾病,包括有:(一)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炎,常見的有A型、B型、C型肝炎病毒的感染,還有一些少見的如巨細胞病毒等。(二)肝硬化,當其病情較為嚴重時,也會有黃疸的問題產生。(三)散布於肝臟的癌症,如肝癌。(四)藥物所引起的肝炎。

另一常見的原因為膽管的阻塞,結果造成結合型膽色素無法排入十二指腸中,而引起黃疸,這些情形可能發生於:(一)膽結石、膽道腫瘤。(二)胰臟腫瘤,這是因為總膽管有一小段是經過胰臟,若此處發生腫瘤就可能會發生膽管的阻塞。

黃疸也可能發生於溶血性貧血(hemolytic anemia)的病人身上,是由於許多的紅血球被破壞後,未結合型膽色素被排入血液中,這些病人的肝功能正常,但其無法足夠迅速地把膽色素排除,所以造成黃疸。

黃疸會因為產生的原因不同,臨床上可能會併有一些不同的表現。如先有全身倦怠、噁心、食慾不振,然後才出現黃疸,這可能是病毒性肝炎。若黃疸併發燒、右上腹疼痛,可能是膽石症合併感染所造成。若黃疸合併有明顯的體重減輕,則要注意癌症的可能性。

因此,若有黃疸的情形發生,必須儘快求醫,醫師會從病患的病史、身體的理學檢查、抽血檢驗和各種影像學的檢查來判斷造成黃疸的原因。進而從事進一步的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l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