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全球暖化還這麼冷?

 大氣和環境研究機構AER的季節性預測主任科恩(Judah Cohen)為紐約時報撰文指出,西伯利亞的積雪能說明為何地球持續暖化,但今年冬天卻傳出許多低溫災情。

 過去幾周波蘭的氣溫降至零度以下,造成66人死亡,西雅圖在冬天來臨之前就已經降雪,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市(Minneapolis)因大量積雪,壓垮當地都會巨蛋球場的屋頂。

 此外,倫敦和法蘭克福等歐洲最繁忙的機場遭遇連日大風雪,讓旅客在聖誕假期受困機場,美國東部地區也受到暴風雪和歷史低溫襲擊,估計未來還有許多惡劣的天氣。

 事實上,這樣的天氣狀況與報告內容與世界氣象組織(WMO)的最新報告相互抵觸,據WMO發布的報告顯示,2010年將是史上3大暖冬之一,而2001年至2010年則是史上最溫暖的10年。

 要如何解釋這種情形?最簡短的答案就是:整體大氣暖化實際上創造了極端的低溫天氣。去年冬季,美國東部地區和歐亞大陸也是面臨了異常的降雪和低溫,過去9年有7年即是如此。

 若要探求更詳盡的解釋,則必須從西伯利亞的降雪談起。聖嬰/南方振盪現象、太陽周期變化和全球洋流的年度循環,並不能說明近期冬天暖化的情形。雖然許多研究發現地球結冰的區域正在融化,但是北極冰層變薄並不能解釋,為何全球主要城市面臨更冷峻的寒冬?

 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即是儘管冰凍地區的冰層正在消退,季節性降雪量卻持續增加。過去20年來,降雪覆蓋的區域擴大至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特別是喜馬拉亞山、阿爾泰山和天山等幾座全球知名高山以北的西伯利亞地區。

 亞洲的高地形對大氣造成深度的影響,高速氣流以波浪般的形式在亞洲的高山間流動,就好像小河裏的流水流過石頭。來自大氣波浪的能量,就好像是聲波的能量,能帶來水平和垂直的傳導。

 隨著全球溫度逐漸變暖,且北極海洋冰層在過去15至20年漸漸融化,更多濕氣將轉變為降雪,所以西伯利亞地區的降雪覆蓋區域逐年穩定增加。

 太陽能量照射白雪並反射回外太空,結果造成溫度下降,當西伯利亞的積雪地區越廣,在鄰近高山地區創造了不尋常的冷空氣,使得大氣裏的駐波(Standing Wave)增強,就好像河流裏的石頭變大了,造成流經的水波增大。

 空氣裏的波動能量增大,在北半球之間水平流動,並在平流層和地球表現之間上下垂直流動。為了因應這種情況,高速氣流不再只由西向東流動,而增加了在南北之間緩慢的移動。

 冬天從亞熱帶的海洋將暖空氣送至北方的阿拉斯加和格陵蘭,同時也將洛磯山脈東側的北極地區的冷空氣送至南方,同時橫跨歐亞地區,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南下至東亞,甚至流向西南方的歐洲。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東部、歐洲北部和東亞,經歷了本世紀異常的降雪和寒冬的原因,大多數的研究忽視了西伯利亞的積雪情形,所以未能預測這波寒冷的天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l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