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3,是同位素之一,元素符號為3He。它的原子核由二顆質子和一顆中子所組成。是穩定同位素。其相對豐度是0.000137%。一般相信,月球表面的風化層(表皮土)富含著大量的氦3

用途

因為使用氦-3的熱核反應爐中沒有中子(氦-3進行熱核反應只會產生沒有放射性的質子),故使用氦-3作為能源時不會產生輻射,不會為環境帶來危害。但是因為地球上的氦-3儲量稀少,無法大量用作能源。幸好,根據月球探測的結果,月球上的氦-3含量估計約100萬噸以上。

 

3肥肉”:美俄爭建月球發電廠

       美俄宇宙探索進行的太空爭奪鏖戰正酣。日前俄羅斯科學家誇下海口,宣稱下一步要把發電廠搬上月球。俄羅斯太空能源機構領導人謝瓦斯季亞諾夫表示,月球含有豐富的3”元素,如果能在月球建造發電廠,將令地球有數千年源源不絕的電力。

  阿波羅號航天員在1969年發現月球上有3”,但到1986年科學家才確定3”是一個能源寶庫。氦常用於氣球及飛船,3”為其同位素。這種完美能源生產電力時不但功率高,而且甚少產生放射性廢物。此外,3”也適合作為航天飛機和星際飛行器的能源,3”火箭所需的防輻射保護較少,有助減輕機身重量。可惜地球隻有幾百磅的3”,大部分是生產核武時的副產品。

  科學家估計,月球上有100萬噸的3”,足夠地球數千年的需要。美國太空研究人員也認為,一船3”(25)提供的電力,足以供應整個美國一年的需求。

  謝瓦斯季亞諾夫表示,他可以用能源需求打消很多人對探索太空巨額花費的質疑。我現在可以響應:太空開發將有助我們在月球建立一個基地,探索新的能源。他在26日說。

  不過3”也已引起美國科學家的興趣。威斯康星大學的核聚變科技研究所總監庫爾先斯基認為,3”是未來太空開發計劃的重點。庫爾先斯基形容,3”是月球的金礦,他以油價作標准,估計月球上的3”每噸約值40億美元。他說:當月球變成一個獨立國家,它有條件進行貿易。

  有分析人士認為,美俄也可能考慮在一部分月球計劃中進行合作。俄羅斯航空航天局近日也曾宣布,他們收到NASA邀請函,希望美俄共同參與新一輪登月計劃。


  在月球探索過程中,俄羅斯從未有一絲懈怠。早在美國總統布什2004年宣布新太空計劃時,一位俄太空專家立刻表示,俄羅斯10年內能送人類上火星。

全球登月競賽 大打太空能源戰 氦3大熱門 完美能源替代品

中國發射探月衛星,向太空進軍,絕對不是到月亮找嫦娥去,而是另有重要目的,各國近幾年來爭相啟動登月計畫,其實都和能源有關,月球上有藏量豐富的氦3,若是用來發電,足以供給地球使用上千年之久。

中國嫦娥一號衛星升空,進入月球軌道運行,上個月日本先一步發射月球探測船,到了明年印度和美國也會加入,各國爭相探月,時機絕非巧合。

這一波登月大競賽,各國有志一同,焦點都在月球礦藏,尤其是含量豐富的氦三,號稱完美能源,發生熱核聚變所釋放的能量可以用來發電,而且幾乎沒有放射線。


氦三是一九六九年阿波羅號太空人發現的,地球上一點也找不到,估計月球上的蘊藏量有兩百萬噸。

 
這麼好的能源,大家都想要,難怪月球熱發燒,美國打算在二零二零年重返月球,中國也計畫在二零一二年送上無人太空船,取回氦3樣本,月球看似可望不可及,就看誰的動作快,先搶先贏,全球能源戰已經從地球打到太空去。

 國科會網站 http://stn.nsc.gov.tw/view_detail.asp?doc_uid=0961103002

-3 地球未來主要能源 月球含量百萬噸計美、中、俄兵家必爭

作者:駐洛杉磯科技組 現職:駐洛杉磯科技組

文章來源:世界日報

發佈時間:96.11.07

導致美、中、俄等大國爭相到月球開採的氦-33HE 到底是什麼寶貝呢?

據介紹,這是一種無色、無味而穩定的氦氣同位素,氣瓶中的高壓氣體,天然氦-3的含量為1.38X10.6

自然界中,存在著氦-3和氦-4兩種同位素。

-4的原子核有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稱為玻色子,而氦-3只有一個中子,稱為費米子。

七O年代,David M. Lee教授領導的康乃爾低溫小組首次發現氦-3的超流動性。該小組因此分享1996年諾貝爾物理獎。

科學家經過實驗發現,氦-3是解決未來能源的主要途徑,因為使用氦-3的熱核反應堆中,沒有中子,因此進行熱核反應過程中 ,不會產生放射性質子,使用氦-3作為能源時,不會產生輻射、不會為環境帶來危害。

根據目前對地球氦-3的探勘,總含量只有十至15噸,而按照目前美國對電力的需求,用氦-3發電每年要消耗25噸氦-3

按此推算,地球上所有的氦-3如全部開採出來,還不夠美國一年使用。

但科學家發現,整個月球都被月壤覆蓋,在月海區平均厚度約五米,月陸區厚約十米。

這些土壤長期受太陽照射,富含由太陽風粒子直接注入的揮發性化學元素和同位素,而在這些稀有氣體中,就有大量的氦-3

這次中國「嫦娥一號」衛星奔月的四大任務中,探測月球上氦-3的分布,找出什麼地方氦-3最豐富,以便衛星飛往這些地區開採。

據科學家估計,月球上氦-3的總量高達一百萬至五百萬噸。如按美國一年總發電量需25噸氦-3 ,中國一年總發電量需八噸氦-3計算,全世界一年只需要一百噸氦-3就夠了。

按此計算,月球的氦-3總量,可供地球使用千年。

問題是如何到月球上將氦-3開採出來並運回地球?  按目前估計,到月球開採一噸氦-3的成本約40億美元。

但科技在進步中,當人類可以從空間站往返月球與地球時,來回一趟所需時間不到一個月,比飛機發明之前,

從美國坐船到中國的時間還要短。  技術的進步,加上商業化運作,氦-3的成本一定會不斷下降。

法國已宣布,將在2030年使氦-3核發電商業化。

到時候要解決的只是氦-3的原料供應問題。如果人類可以從月球採回氦-3,未來氦-3將成人類的主要能源。

按全世界一年一百噸氦-3就可供全球發電使用計算,今後每年從月球運回一百噸氦-3,應該不成問題。

假設太空梭一次可運回一噸,飛一百次就夠了。



美國早在1969年就登上月球,中國現在剛發射不載人的月球探測衛星,最快也要十多年才有可能實現登月的夢想。

如果俄羅斯能按計畫於2015年在月球建永久基地,美國也在2020年在月球建基地,

2030年前將氦-3從月球運回地球供商業發電用,完全有可能實現。

 

從已經收集到的月球表面礦物標本看,月球表面土壤含有豐富的氦-3元素,氦-3元素通常被用作人造大氣層和鐳射媒體的組成部分,和用作制冷劑及飛行氣球的氣體。它在地球上是非常稀少的,而在月球上卻有大量的儲存。 

近日,在印度烏代浦爾舉行的月球探險與利用國際研討會上,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大膽設想,即利用月球儲藏豐富的氦能源為人類服務。科學家提出,在人類資源面臨短缺的今天,向地球外尋找新的能源,應該是未來一條可以探索的發展之路,

比如從月球表面開采氦氣,傳送到地球將有助於解決人類未來面臨的能源短缺難題。

美國田納西州行星地球科學研究院負責人勞倫斯.泰勒教授說:『氦可以與一種氫的同位素氘結合,發生裂變反應,產生巨大的能量。月球有豐富的氦-3資源,太空飛船運送25噸的氦元素,就足夠供給美國一年的電力需求。

大約2億噸的月球土壤就能夠產生1噸的氦元素,而地球土壤僅僅能產生10公斤。』 

在月球表面的氦-3元素是通過太陽風作用而被沈積的。如果對月球土壤和岩石進行800°C的高溫加熱,就可以把它們從中提取出來。

但泰勒教授也指出:『通過反應堆技術把氦-3元素轉化成能量仍然處於未成熟階段,還需要科學家花費數年的時間完善。』

除了技術問題,資金也是現在面臨的一項困難。

泰勒說,在美國現在還沒有專項資金用在非石油能源項目的研究上。但他警告到2050年,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將面臨枯竭,

所以我們應該對這項研究投入更多的精力。

與會的其他科學家也贊成,氦-3是一種安全的能源,可以作為未來的燃料,所以它的開發利用應該受到重視。 

科學家一致認為,如何利用月球氦-3元素聚變反應的技術可以在未來30的時間裡基本成熟。

參考資料  http://galaxywebs.ecdisk.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650

 

 

 

美國勞倫斯-利弗摩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LLNL)的物理學家Peter Eggleton等人

 

,利用全世界最快的電腦Djehuty進行一系列的3D模擬演算,發現了一個恆星演化謎題的解答--3遺失之謎。

 物理學家長久以來一直假設:質量僅太陽12倍的低質量恆星演化過程中,

製造了大量的氦3helium 3³He,是正常氦元素4He的同位素),應會隨著恆星演化成紅巨星而逐漸被拋入太空中, 

使周圍環境中充滿氦3。然而這個結果卻與大霹靂學說的預測衝突。

 

  大霹靂理論認為宇宙是在137億年前經由一場非常劇烈的爆炸,從一個極端緻密而熾熱的狀態中誕生。

按此理論,爆炸過程中會產生10%的氦44He)及0.001%的氦3,其餘則幾乎都是氫元素。

之後,低質量恆星會經由演化過程的核心核融合反應,使氦3豐度逐漸稱為0.01%。

然而,觀測顯示:星際介質中的氦3只有0.001%,那麼其他的氦3跑哪兒去了?

有科學家認為:因為幾乎所有恆星自轉速度都相當快,因而摧毀了氦3

但即使如此,也無法解釋演化結果和大霹靂學說預測不相符合的情形。

 

  現在LLNL物理學家藉由電腦模擬紅巨星的3維流體動力狀況,成功地詮釋了低質量恆星在演化過程中如何摧毀氦3的情形。

他們發現:科學家原本認為低質量恆星的氦核周圍是處於穩定的狀態,且氦3不可能被大規模破壞,所以才會增加星際介質中的氦3豐度;不過LLNL科學家模擬結果卻呈現出氦3會在氦核周圍薄層中燃燒,

經由He³ + He³ -> He4 + 2 H¹的核反應過程,使氫元素豐度增加,

降低了平均分子量(mean molecular weight,電漿中每個粒子的平均重量),

造成這一層變得不穩定而產生浮力--讓物質得以混合的機制,並藉此加速消耗恆星上的氦3

這個結果不但確認宇宙中各種元素如何演化,也與大霹靂理論的預測相同。

這個過程對於貧金屬低質量恆星尤其重要,因此可藉此決定在宇宙早期的星系演化歷史中,星際介質中的氦3豐度。

 

無污染能源氦3 夠用1萬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4-23]    

 能源短缺是全球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現今主要來源石油及煤,預料在未來數十至數百年間便會耗盡。陳炯林指,近年歐美多個國家重新聚焦探月研究,中國及印度等也積極開展有關工作,目標之一正是月球上可用於產生能源的原料,特別是當中可供核聚變(Nuclear fusion)、且幾乎無污染的氦3原料,月球表面便含有達100萬噸,是全地球總和1噸的100萬倍,即使全面開採,也足夠全人類使用1萬年。

較石油產能多1千萬倍

 相較於石油及煤中的化學能,核聚變能產生能量非常驚人,陳炯林表示,以相同單位計算,若石油能產生1個電子伏特(eV)的能量,核聚變產能便超過1千萬的電子伏特。另一方面,以石油及煤產能,也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污染物,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相對來說,透過氦3的核聚變產能,幾乎對環境無任何污染,可說是一種可貴的清新能源模式。

10億美元開採 平石油9

 陳炯林又指,於月球開採氦3的預算成本雖然高昂,但由於其效能極高,產能成本上仍然非常算。他舉例指,現時1桶石油售價約6070美元,假設若到月球開採1噸氦3需要花費10億美元,只要成功產能,屆時相等於現時1桶石油的能源售價仍只需要7美元,只及現時的1/10。他表示,以嫦娥一號情況,其製作成本只為約1億多美元,花10億美元能開採氦3,絕對有可能會做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l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