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簡介

血管瘤是由殘餘的胚胎血管細胞發展而成的錯構瘤,是一類由新生血管所組成的良性腫瘤。多見於嬰兒或兒童。

[臨床特點]

1.鮮紅斑痣:出生時或出生不久就可出現,並隨著年齡增大而擴大、色加深,皮疹為單發或多發、形不規則的淡紅色或紅葡萄酒色或青紅色的斑片,表面光滑或有結節狀、疣狀,發生於枕部、額中央和鼻樑部者多在2歲時自行消退,其他部位消退的可能性較小;

2.草莓狀血管瘤:多見於出生後1~3月發生,為單發或多發的、大小不一的扁平隆起或半球狀腫瘤,界清、質軟、易壓縮,色鮮紅或暗紅。75%在7歲前可自行消退;

3.海綿狀血管瘤:出生不久即發生,為隆起皮膚的腫塊,質軟如海綿、易壓縮、大小不一、形不規則,色可為皮色、鮮紅、暗紅,50%可在5歲左右自行消退;

4.陰囊血管角皮瘤:為血管角皮瘤中最常見的一種,多見於中年和老年人,皮疹為陰囊部位分散或密集的圓形、粟粒致綠豆大小、暗紅或黑紅色的丘疹,表面可角化。

[治療方法]:可採用鐳射、冷凍、電凝、淺層放射等方法治療。

建議採用微創介導治療,這種治療方法創傷小,沒有痛苦,對身體沒有影響,可以根治,不再復發。

血管瘤是青年中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可見於人體任何組織或器官。現已明確,血管瘤是血管發育過程中畸形發育所造成的錯構瘤。
由於血管先天性畸形的差異很大,所以在臨床上所見到的血管瘤的表現五花八門,有如草莓樣局限性毛細血管瘤,有色如紅葡萄樣的廣泛性毛細血管瘤,有呈疣狀粗糙質硬的角化性血管瘤,還有柔和如海綿的海綿狀血管瘤和狀如蘑菇的肉芽腫型毛細血管瘤等等。

局限性毛細管瘤最常見,常於出生後l~2個月內出現,數日後多數有不同程度的消退,至5歲左右可完
全消失。腫瘤多見於顏面、頸部等處。呈單發、界限清楚的突起或呈分葉狀,質地堅實。大小不等,可由數毫米至數釐米大。色澤由鮮紅色至暗紫色不等;加壓時也可完全褪色。

廣泛性毛細血管瘤是由無數擴大的毛細血管組成的扁平的、略高於皮面的皮損。大小、形狀差異都很
大。色澤由鮮紅至暗紫色不等,壓之褪色,常見於頭項部,也見於身體其他地方。出生後即出現,以後常保持穩定不變。

角化性血管瘤少見,多見於兒童或青年,但也可見於高齡者。有的表現為趾(指)伸側紅色或暗紅色圓
形丘疹,表面呈疣狀增殖,粗糙而質硬。強力壓之可褪色,中央可見毛細血管網,這一型多見於女性。另一種為男性患者,多見於中、老年,表現為全陰囊皮膚的紅色或暗紅色圓形斑丘疹,表面為疣過度角化,粗糙而質硬。病變可多發,常併發精索靜脈曲張。

海綿狀血管瘤,絕大多數在10歲以前發病,青少年和嬰兒尤為多見,主要症狀是出現柔軟、境界不清
的腫瘤,其形態、大小範圍極不規則,而且差異較大,表現為皮下組織肥厚,局限性腫塊,甚至彌漫性腫脹或畸形不等。

肉芽腫型毛細血管瘤常見於成年人,主要症狀是出現肉芽腫樣腫瘤,表面呈顆粒狀,不潔,有少許分
泌物,可見其內血管豐富,觸之容易出血。

血管瘤有自發退化或擴張發展的傾向,可根據情況採取觀察、手術、放療、冷凍、電灼或硬化劑等治
療。痛,散在多數不規則的腫塊和乳頭溢液。如發病年齡較大,有乳癌家族史,活檢中上皮細胞增生活躍,應實行單純乳腺切除術或乳腺局部區段切除術;如活檢中出現惡性病變,則應按乳癌的原則,進行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性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l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