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團隊去年 9月調查 144個村落,發現有92個聚落不安全,已將相關聚落名單提供給行政院,作為防災因應資訊。
陳宏宇、中央大學地科系教授陳建志及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中心副教授張中白,今天在行政院國科會發表「獻肚山崩的關鍵110秒追蹤—莫拉克風災地質變化調查」結果。
陳建志表示,小林村遭掩埋共經歷兩個階段。
首先是獻肚山頭標高1445公尺處,因豪雨沖刷,去年 8月 9日清晨 6時16分起,以每秒50米的速度向下崩移,33秒後跨越位在山腰的590高地,累積了2300萬立方公尺土石,約3000萬噸重量(等同90萬輛35噸載重大卡車),剎那間掩埋了小林村北側聚落,整個山崩過程僅約110秒。
第二階段與堰塞土壩的形成與潰決有關。陳建志說,前一階段崩落的土石,在坡腳底部的楠峰橋處堆積成一座堰塞土壩,阻斷了旗山溪的水流,於50分鐘內蓄滿、潰決,引發了含沙濃度高達 38%的泥流,掩埋了小林村南側聚落。
他說,這兩階段中間的50分鐘,是小林村民逃命的關鍵50分鐘。
張中白指出,順向坡地層、發達的斷層與節理,以及互層砂頁岩等脆弱地質條件,是造成走山的根本原因。台大教授徐澔德則說,大部份土石是過去5000年來古山崩及土石流的堆積物質,材質鬆散。
陳宏宇說,莫拉克颱風 5天期間,旗山溪及荖濃溪沖蝕的輸砂量為9100萬噸,已超過高屏溪全年輸砂總量的80%。
對於外界曾質疑雨勢過大是小林村滅村肇因,陳宏宇強調,地質條件是本質,豪大雨則是外力、最後的推手。
相關研究調查是否能夠預測危險區域及村落?陳宏宇說,以流域而論,南投縣的陳有蘭溪上游的神木村等地、嘉義縣曾文溪上方的阿里山溪數十個村落,再往南的高屏溪上方的旗山溪及荖濃溪上游村落,以及屏東的隘寮北溪與東部的太麻里溪上游村落,都要注意安全。
研究團隊去年 9月已完成 144個村落調查,共計有92個村落不安全;其中原住民部落調查了64個,有33個不安全,非原住民聚落調查80個,有59個不安全,都已呈報給行政院作為防災資訊。
小林村滅村的原因:我的觀點
這次莫拉克風災中,死傷最慘重,災情最震憾人心的,莫過於高雄甲仙鄉小林村第9到第18鄰全部被土石淹沒的災情,死亡人數估計近500人,宛如地獄重現。全台灣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是,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
我也思索了這問題兩個星期,幾乎沒有休息的時候。21世紀的台灣,發生這種事,如果我們不去了解背後真正的原因,如何能悼念死者,安慰生者,如何能在這片土地上繼續無憂的安居樂業下去?
這個慘劇發生的原因絕對不會簡單的理由能解釋的,如果我們不深入探究,嚴肅地去面對,重視小林村災情的成因,努力認真地去避免,同樣的事情,在不久的將來,肯定會在台灣再發生。
我沒有到過現場,但從網路上大量的報導和資訊當中,我想嘗試用我的方式來理解一些問題。
1。小林村之前的狀況:
Wiki是這樣記載的:『小林村,位於台灣高雄縣甲仙鄉最北端,在楠楠梓仙溪東側河岸,東西兩岸都是高山,海拔最高是在東側的玉山山脈的大竹溪山有1664公尺,西邊最高是阿里山山脈海拔1008公尺,最低是河岸約345公尺,年平均雨量2018.2公釐。村內人口有1600多名,八成為平埔族西拉雅系大滿族人,設有公廨並於農曆九月十五日舉行部落「太祖夜祭」,在村內小林國小還設有全國第一座平埔文化館。』
小林村是一個很完整的聚落。中研院的民族學研究所,還保留了多年小林村平埔夜祭許多影像和照片記錄:
2。小林村災情發生的過程:
倖存者的証言:
『被陸軍輕航隊直升機救出的一對夫婦回憶起9日土石流肆虐小林村慘狀仍心有餘悸,這對夫婦住在村尾,小兒子回家過父親節,一場大豪雨,村莊前的野溪被土石嚴 重阻塞,9日清晨6時10分左右突然傳出兩聲巨響,如同地震一般,他們一家三口立即跑出屋外,發現鄰居也跑向後面山上,此時莊頭已遭土石流淹沒,3人往山 上民宅避難,因橋梁被沖斷,只好躲到竹林工寮內避雨。』(來源)
『黃金寶和九鄰壯丁從七日晚就徹夜守望,近六點時,洪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而至,大水一下淹到腰部,黃金寶回憶說:「水竟然像漩渦由下往上捲,真 是奇怪到不行!」務農為生的他,對於自然異象很敏感,心頭泛起不祥預兆,立即高聲叫喚親友避難,四十三人中,有九位小孩、兩位中風病患、一位孕婦。
逃難時,黃金寶聽到巨響,回頭一望,只見「一條白影」過去,聽見身旁的村民驚呼:「崩山啊!」整個小林社區剎那間就不見了,部分房屋碎片被打到楠楠梓仙溪對面,停在村裡的一部怪手被彈出幾十公尺遠。「整個村莊就在我眼前飛了起來。」黃金寶說那是一輩子都忘不了的畫面。』(來源)
綜合上面兩段逃生者的描述,我們可以歸納出小林村災變的過程應該是:
1。溪水暴漲。
2。形成堰塞湖。
3。堰塞湖潰堤,洪水沖入小林村。
4。獻肚山走山,小林村完全被淹沒。
然而這段過程不易澄清,因為災變來的太快太驚人,資訊上難免有些誤傳的地方。比方這段最有名的youtube上的影片,英文字幕中標著是小林村的警局。
↓這個不是小林村:但事後查考這卻非小林村,甚至不在甲仙鄉內。因為三天後那位警員獲救了,事實上應該是更上游,三民(那瑪夏)鄉的民治派出所。離小林村直線距離超過4公里。
↓這個不是小林村:這張照片是軍方所拍,被許多媒體引用。但和小林村後來的照片出入很大。首先是走山的範圍太小了(畫面左上方),其次是溪流中還有許多檳榔樹(還蠻大片的),但現狀明明是什麼也沒有。(如下圖)
↓這個才是小林村:
還有這一段影片也是軍方所拍的,有看到斷橋,但橋邊沒有走山的痕跡。
↓這個不是小林村:
↓這才是小林村:
所以有些影片和照片的記錄不是很可信(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不同時間地貌的改變)。有時候記者要取得獨家,沒有詳加查証就把畫面或照片發出來了。
還有這段畫面,應該是甲仙街區旁的攔河苑及親水公園.就是去年甲仙斷橋上游處的畫面,也不是小林村。角度和時間都不對,小林村潰堤時才剛凌晨,沒那麼亮。
↓這個不是小林村:
除了影片和照片有羅生門,文字敘述也有差異,比方這一段:
『第九鄰鄰長姚元能表示,八八水災當天上午五點多,先是一千多公尺高的獻肚山走山,將楠楠梓仙溪擋住成為堰塞湖,一個多小時後,溪水高漲,堰塞湖潰堤、洪水沖毀了附近的九號橋及八號橋,二座橋梁之後的小林村第九鄰到十八鄰共有一百多戶人家,全數遭洪水及土石流毀滅。』就不太一樣,是先走山再有堰塞湖潰堤。但這段敘述有著不對的地方,因為8號和9號橋是在第九鄰到十八鄰的後面而不是前面。見下圖:
這次小林村遇難的人數可能高達491人,而現場逃出來的人只有52人。人在重大災難發生的時候注意力會變差,記憶力可能有偏差,或是記者轉述的時候有錯誤也不一定。
3.小林村慘重災情發生的原因
1。雨量
這當然是最重要的原因,莫拉克颱風所帶來的雨量創下好幾個記錄。包括降雨量勝過八七水災,單一測站所測得歷史上最高單日降雨量等。山區雨量從8月7日開始達到超大豪雨警報,之後8月8日,8月9日兩天更超過1,100公釐以上。
歷史天量的降雨是天災沒有錯,但是,降雨量就像地震的震度一樣,長期記錄降雨量的原因就是要提早預測水患的發生。這次水災發生的過程中,應該在8月7日就可以提早預防。我這不是空白說白話,因為當天我就發了一則噗浪(右下角有時間為証),提出『一定會有大水患』的說法。
這是在家裏電腦上網就可以得到的資訊,然而,坐在災害應變中心,理應得到更多資訊的馬政府團隊卻太過輕忽。不但沒有先預測到大水患的發生,甚至過了數日後才了解災情的嚴重性。政府官員的作秀心態太重,沒有認真治國,利用科學數據幫人民減少災害的損失,徒然讓苦心收集建制的資訊系統派不上用場。
所以雨量大不光是天災而已,災情更因為人禍而擴大。
2。小林村當地特殊的地理條件,讓天災和人禍恰巧在一個地方出現,而造成這次的大災難: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先看一張走山後的衛星空照圖,加上3D後的立體效果。C點是小林村的所在地:
A點:第一個因素-天災-8月7日和8日兩天的大雨,讓小林村上游的右側的野溪兩側土石流大量進入楠梓仙溪中,造成了8月9日淩晨約5點左右潰堤的堰塞湖:
這是A點的放大圖:
透過對等高線的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在上圖中藍色框中的地點和前方的水災後的河道落差超過20公尺以上,這只有一個可能,就是堰塞湖造成的,而這裏也正是堰塞湖堤成型的地方。後來有居民說堰塞湖離小林村700公尺,這個描述也吻合。
B點:人禍-旗山二號土資場和民宿的開發,造成B點的中型規模的士石流。這道土石流侵入溪谷中,讓潰堤後的大量水勢不由原來的河道而往東岸沖刷。這是後來小林村上游的獻肚山會突然走山的重要原因。
關於這個旗山二號土資場,廢土的來源是更上游的越域引水工程。這個土資場的地點有報紙標定在小林村的下游。水資局也因此說下游的土資場不可能影響到上游。但是真正的位置在那裏,其實是有詳細的經緯度座標的,記載在這裏:
土石流造成的原因顯然是過度開發山坡地,我們看之前的衛星空照圖可以發現,這塊地上不但有土資場,還有民宿(風鈴木花季)。從空照圖看起來開發的範圍不小,也直接和土石流的範圍相關:
上面照片的土資場位置就是用經緯度座標定出來的。到底土石怎麼堆積,是否直接造成這塊地的土石流,因為現場已經淹沒在土石之下,恐怕現在也很難斷定了。但過度開發這一點是可以確定的。
這次六龜,甲仙和那瑪夏的災情,許多媒體直指越域引水工程。這個工程的細節在這個網站有詳細的說明。
認為此工程和小林村災情有關的,主要有兩個說法:
1。工程中使用大量的炸藥,引起附近土石鬆動。這一點我認為可以不用考慮,因為台灣自921之後歷年來的大大小小地震,對山區土石的影響恐怕比工程中炸藥的引爆要強上數萬倍不止。小林村走山的最上方和隧道工程最近的地方約四公里。但是走山範圍差不多在500公尺等高線以上是一條直線,表示完全是因為下方土石流失所致。
2。工程挖掘所產生的廢土。這點倒是和災情相當有關聯。除了我上面講的可能讓河道改變之外,另外,高雄縣只有三個土資場,而有兩個就在小林村。這絕對不是單純的巧合。
C點:由於B點的土石流,造成A點的堰塞湖潰堤後不走原先的河道,而是從橋旁邊的21號省道進入。這段河道的突然改變,是造成小林村如此重大災難非常重要的原因。
改變後的溪水直接沖刷小林村外側的田地,變成新河道。這段過程時間很短,大概只有一個小時。然而潰堤的溪水有著20公尺的落差,動能很強。而且其中夾帶著大大小小的石頭,對於這片已經被開發成農地的地面有很強的切割作用,很有可能在短時間之內就掏空了小林村下方的地基,而且是很嚴重的掏空。
這張前後河道改變的比較圖可以讓我們了解水是怎麼沖進小林村外側的農地的:
不幸的是,發生這件事正好在淩晨之時(當天當地約5:30天亮)。許多人沒有防備。當地的5百多位村民,現在統計只有52人倖免於難,有491人喪生。過程非常快速,加上當地從未發生過土石流,這次的情況又很特別超乎想像,所以大部份的居民不可能知道災情會變得如此演變。
但是河床被掏空,土石流在山地部落早就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怎麼會發生這麼嚴重的走山呢?
說嚴重,還真是嚴重到了極點,獻肚山根據後來逃生的居民回到現場,再拿出原先的照片比對,是『整個山頭』消失。到底有多驚人,我們可以由衛星空照圖和等高線圖來了解一下:
走山的範圍長達3,123公尺,最高的地點差不多有海拔1,380公尺,最低的地點小林村差不多是海拔380公尺,也就是走山的範圍接近1,000公尺。是101大樓的兩倍!!難怪村民和救難人員都說,整座山消失了!!
怎麼可能會有這麼大範圍的走山呢?除了小林村下方的地基,不幸地因為河道改變而被很嚴重的掏空之外,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因素:大範圍的開發。
小林村本身的開發就不提了。這沒有辦法,村民住在這裏。基本上不管人住在那裏,就算是平地,都會對自然造成破壞。就算我們住在平地也會有災禍發生,不能怪他們住在那兒。(而且他們住在那兒不見得是他們願意的選擇)。
但是更上方山坡地的開發,其實為了下方的安全是應該避免的,我們可以從之前比較精細的衛星空照圖來看這片走山的山坡會怎麼被開發的:
大概在等高線700公尺以下的山坡山都被很積極的開發,也就是這片山坡地的下1/3的地方結構很不穩定,加上超大量的雨水,土壤中的含水份已經達到飽和(走山前的降雨量48小時內可能超過2,000 mm),還有下方被掏空的地基。使得這片山坡在突然之間向溪谷滑動。從近1,400公尺高累積而下的土石就像雪崩一樣瞬間把小林村吞沒。
這是一下子發生的事情,如果是逐漸發生的話,或許也不會同時有這麼多人喪生。如果是一般的溪水暴漲,村民多少有逃難的時間,但不幸的小林村民,幾乎沒有。
因素D:小林村民避難失敗,造成死傷慘重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很多人在爭議小林村是否是先被發佈紅色土石流警訊。有人舉証認為從來沒發佈過,也有說法是先後發佈了七次,也要求村民避難過。但我認為這些說法是沒有意義的。一方面是紅色土石流警戒在颱風期間很常見的,8月9日的士石流警戒地點竟然有500處之多,這已經失去了警戒的作用,徒然變成官僚們卸責的藉口。這也是我覺得馬英九在事後勘災時很可惡的一點。他不斷強調居民不撤離所以才有這麼重大的災難,把責任推到地方縣市長,甚至是鄉長村長的身上,簡直是在傷口上灑鹽。
以小林村為例有兩個原因造成避難的失敗:
1。小林村在8月8日上午時,下游的聯外道路就已經被沖壞了,因此要離開小林村避難已經不可能,只能在原地撤離到安全的點:
2。村民要如何撤離,政府是有一套計劃,小林村也演練過。當天也有村民事先警覺,配合村長的勸導進行撤離。問題是,撤離的計劃估算錯誤,而雨量也遠遠超出原先預期的500mm,所以土石走山的區域,根本就把原先認為安全的村民安置點小林國小和和小林行政中心也掩埋了。
這是原先的撤離計劃,現在還在政府的網站上:
我聽到的說法是,有在9鄰的居民,警覺得災害快要發生,而讓家人在逃難的時候真的照箭頭朝上移動,這些人都罹難了。結果他沒有離開,反而沒有被淹沒。
還有這張避難地圖預測土石流的走向並不是那麼準確:(見下圖)
如果撤離計劃是到下游的五里埔,那麼逃難的村民就倖免於難。可是,聯接五里埔的八號橋,在走山之前也可能早就被沖壞了。所以...
哎,我們已經快要沒辦法面對這些讓人悲傷的種種殘酷的事實,所以,請馬英九就閉嘴吧,不懂不要裝懂,不要再扯什麼居民不撤的鬼話了!!
4。結論
造成這種史無前例491人同時罹難的大災害,成因絕對很複雜,有天災,有人禍,也有心理上的因素,時間空間的巧合(比方說星期六又遇到父親節,堰塞湖在半夜形成在凌晨潰堤)。許多事實殘酷到讓人無法面對,也不是幾個代罪羔羊就能夠擔的起這所有責任的。
嘉南平原,如果不是八田與一的嘉南大圳,是一片到處都乾旱的沙土,常有水災的不毛之地。所以認為人類的文明就永遠和生態敵對這種想法是太過膚淺而廉價的。問題在於是否能誠實而認真的思考。重大的工程,是不是能好好的做環境影響評估。已經落地生根的住民,不能一味地認為不適合就說他們該搬走,而是要想辦法能維護生活又能照顧生態讓子子孫孫安居樂業,不然,搬到那裏都可能是災區。 It's not an easy job。
我知道的都寫在這裏了,這是我個人的一點見解,所有的資料數據都經過我再三的查証比對,仍不免錯誤的地方,還要請讀者不吝指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