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可輕忽的脖子硬塊 漫談甲狀腺結節
前言:
小娟是位活潑的幼稚園老師,小朋友都很喜歡的蘋果老師,最近幾個月,小娟老師教學時,經常聲音沙啞,原以為講話機會多導致的聲啞,但洗澡時又摸到脖子有幾顆小硬節,小娟老師不敢大意,先找家醫科醫師,醫師再轉介到較專業的新陳代謝科醫師,經檢查後,醫師告知小娟是患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是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以超音波檢查美國非地方性甲狀腺腫地區,發現年齡在19-50歲之間,30%有甲狀腺結節,因此著名的甲狀腺學者Mazzaferri估計美國甲狀腺結節的人口約在七千五百萬到一億二千五百萬之間。甲狀腺結節患者以婦女和老年人居多。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甲狀腺結節當中,有二十分之一的機會是惡性腫瘤(甲狀腺癌),所以在診斷時要格外的留意。
認識甲狀腺
甲狀腺是位於頸部前方正中,在皮膚及肌肉層之下,位於輪狀軟骨下方,緊貼氣管軟骨。甲狀腺分為左右葉,中間部份稱為峽,兩葉大小長度4-5公分,厚約1公分,重15-20克。甲狀腺會製造甲狀腺激素是一種含碘的蛋白質。最主要是分成四碘甲狀腺素(T4)和三碘甲狀腺素(T3),它們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要素,掌管體內新陳代謝,生長及發育諸多功能。
甲狀腺也受下列兩個內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影響:
1.下視丘,於腦下垂體上方,分泌甲促素釋放激素。 2.腦下垂體,於腦底,分泌甲促素。當血中甲狀腺激素濃度偏低時,下視丘會先收到此訊息釋出甲促素釋放激素,而刺激腦下垂體釋出甲促素,甲促素可刺激甲狀腺製造更多甲狀腺激素,使血中甲狀腺激素恢復正常濃度。
甲狀腺可以說是內分泌系統中,最「膚淺」的器官,因為甲狀腺位於頸部下方,外表只覆蓋一層薄薄的皮膚與肌肉。有經驗的醫師以手觸診,就可以判定是否有腫大 與異常。在一般民眾的腦海中,「大脖子」是台灣地區常見的疾病,許多人曾深受其害,開刀更是許多民眾對甲狀腺疾病治療的刻板印象。常有病患無意中觸摸到自己頸部有硬塊,而到內分泌科門診求醫。許多病患更是由曾經患過甲狀腺疾病的親朋好友幫他看出有甲狀腺腫大,而介紹到內分泌科門診求治。
何謂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體中出現腫塊,如果甲狀腺中只出現一個結節叫做單一結節,出現一個以上就是多發性結節。甲狀腺結節是內分泌門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多發性結節腫在老年人雖然常見,但往往沒有症狀,而甲狀腺單一結節,大約佔全人口的5%,然而大部份人卻不自覺自己的甲狀腺出了問題。
由於單一結節外的甲狀腺是正常的組織,所以病人的甲狀腺機能是正常沒有亢進或低下的情況。甲狀腺結節通常是小而無症狀的,脖子不會有被壓迫感覺,所以大部份病人並沒注意到脖子腫起,往往是在例行健康檢查或因為其它病況檢查時才被發現,觸診時你會發現它稍硬平滑,很容易從皮膚下感覺。
絕大多數的甲狀腺結節不論單個或是多個,良性或惡性,甲狀腺功能往往都正常。這是內分泌科門診中,最令病患百思不解的「結」。「明明甲狀腺腫了一塊,為什麼抽血檢驗,卻告訴我甲狀腺正常?」、「我的抽血結果甲狀腺機能正常,為什麼會長甲狀腺結節?」其實醫學上慣稱的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長了腫瘤的泛稱。
甲狀腺結節的原因
引起甲狀腺結節的原因,目前並不太清楚。個人體質因素的差異、遺傳、居住地區、飲水、食物皆有影響。如深井水中的腐植質可能會引起甲狀腺腫,所以有些甲狀腺結節的形成,可能與患者小時候飲用地下水有關。甲狀腺結節其本質可能是增生或贅生物,有些是出血性的,有些是發炎,有些僅是膠體腫。
造成甲狀腺結節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結節性甲狀腺腫、腺瘤、慢性甲狀腺炎、功能自主性甲狀腺結節、分化良好甲狀腺癌、囊腫等;比較不常見的則有亞急性甲狀腺炎、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先天性單葉甲狀腺、甲狀腺舌管囊腫、分化不良甲狀腺癌、甲狀腺髓質癌、淋巴腫喊轉移性癌等。
甲狀腺結節的臨床症狀
甲狀腺結節通常是沒有特別的症狀,尤其是小的結節,頸部不會有壓迫的感覺,所以大部份人不會發覺自己的甲狀腺出了問題,往往是在例行健康檢查或因為其它病況檢查時才被發現。但仍有很多的甲狀腺結節是病患自己察覺,或身旁的家人或朋友發現。部份患者會有壓迫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吞嚥時的異物感或容易嗆到。亞急性甲狀腺炎的患者除出現結節外,還會出現疼痛或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現象。而在部份的出血性囊腫,結節長得很快且有疼痛。甲狀腺結節的患者,除了少數發生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現象之外,絕大多數的甲狀腺機能都是正常的。如果結節長大得很快或很硬,或是壓迫氣管而有呼吸困難的現象時,或合併摸到淋巴結,或聲音嘶啞等,需要懷疑為惡性變化。不論如何,只要發現了甲狀腺結節,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檢查它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
甲狀腺結節的檢查與診斷
甲狀腺結節的檢驗項目包括有理學檢查、甲狀腺功能測定、甲狀腺核子掃瞄、超音波、細針穿刺吸引細胞學檢查及一般生化檢驗。其中
超音波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檢驗項目,它對分辨實質性結節及囊腫有極大幫助,操作方便又不具放射性。甲狀腺結節在超音波檢查下之影像可分三大類:實質性,囊腫性,混合實質及囊腫性。實質性結節發生癌症的機會較多,尤其在超音波顯示低回音時,惡性的機會較大,要特別留意;混合實質及囊腫性結節也可能出現癌症,不能不謹慎。
甲狀腺穿刺吸引細胞學檢查是分辨甲狀腺結節良性或惡性最好的檢驗方式。只需利用細針,從甲狀腺結節中抽取細胞,染色後在顯微鏡下觀察,即可判定結節的性質,患者不需要住院,也不必接受麻醉,只有感到與抽血相似的輕微疼痛而已。因此,這種細針吸引細胞學檢查是一種相當方便而快速的方法去知道甲狀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其準確性高達90%以上。當甲狀腺結節是屬於多發性的結節時,很難去判斷那一個結節會是惡性的,或是混合實質及囊腫性結節,或不易定位的結節,最好在超音波導引下作細針吸引最為安全及準確。如果細針吸引檢查是良性,將來變惡性的機會不大,不過仍可能是細針吸引未抽中惡性細胞,因此仍需定期追蹤,追蹤期間長短要配合醫師之建議,如果有臨床上的懷疑時,須再做細針吸引檢查。
甲狀腺結節的鑑別診斷對內分泌新陳代謝科的醫師非常重要。主要有兩個理由;第一,甲狀腺結節是很常見的疾病,其生物行為,非常多樣,由非腫瘤之良性結節、良性腫瘤、家族性良、惡性腫瘤(結節),分化性良好進展緩慢之惡性腫瘤至數月內或數星期內致命的未分化癌均有。第二,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之甲狀腺癌之第一個臨床表徵為甲狀腺結節,但絕大部份的甲狀腺結節卻為良性的,因此著名的甲狀腺學者Mazzaferri就形容由甲狀腺結節診斷出甲狀腺癌是一項海底撈針的工作。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是目前公認為鑑別診斷甲狀腺結節之最重要利器,也是診斷甲狀腺癌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
甲狀腺結節的治療原則
有經驗的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可憑臨床症狀、理學檢查、抽血檢驗、超音波檢查,必要時再加上細針吸引做細胞學抹片化驗,來決定病患的甲狀腺結節之情況如何,並擬定治療的方針。
良性的甲狀腺結節可以甲狀腺激素治療以抑制甲促素達到使結節縮小的目的,用此方法治療的病人,每三個月要追蹤超音波與細針穿刺細胞學,只要結節大小未變化,就毋須操心,然而若是在甲狀腺激素的治療下,結節仍持續生長,則需手術摘除,不過有一點必須認知的是:儘管使用甲狀腺激素治療良性結節,它的有效率並不佳,所以是否使用目前仍有爭議。
當甲狀腺中有多發性的結節時,很難去判斷那一個結節會是惡性的,幸運的是多發性結節較少發生惡性變化。甲狀腺激素治療對於結節大小少有明確的效果,反而有時會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副作用,所以一般少用,如果因甲狀腺腫大壓迫到氣管或者持續長大,則建議外科摘除。
甲狀腺良性腫瘤、多結節甲狀腺腫並非都要手術。例如有的患者血清促甲狀腺激素以及甲狀腺自身抗體水準較高,可通過使用藥物抑制住,使甲狀腺結節縮小或消失。如果是以下四種情況,則需手術治療。
1.懷疑為惡性腫瘤,必須及時手術,切除腫瘤。
2.雖然結節是良性的,但有氣道壓迫症狀,如患者常出現呼吸困難、聲音嘶啞等症狀。
3.甲狀腺結節雖是單個,但是很大,從內科保守治療很難使結節變小或消失。
4.確定為高功能甲狀腺腺瘤,功能旺盛活躍,如果不及時手術,可發展為甲狀腺亢進的,則需及時手術治療。
結語:
甲狀腺結節是相當常見的疾病,當你摸到脖子有硬塊時,請不要遲疑,馬上找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的專科醫師為你解惑。他們會為你作最好的治療,千萬不可忽視這些小結節。
小娟是位活潑的幼稚園老師,小朋友都很喜歡的蘋果老師,最近幾個月,小娟老師教學時,經常聲音沙啞,原以為講話機會多導致的聲啞,但洗澡時又摸到脖子有幾顆小硬節,小娟老師不敢大意,先找家醫科醫師,醫師再轉介到較專業的新陳代謝科醫師,經檢查後,醫師告知小娟是患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是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以超音波檢查美國非地方性甲狀腺腫地區,發現年齡在19-50歲之間,30%有甲狀腺結節,因此著名的甲狀腺學者Mazzaferri估計美國甲狀腺結節的人口約在七千五百萬到一億二千五百萬之間。甲狀腺結節患者以婦女和老年人居多。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甲狀腺結節當中,有二十分之一的機會是惡性腫瘤(甲狀腺癌),所以在診斷時要格外的留意。
認識甲狀腺
甲狀腺是位於頸部前方正中,在皮膚及肌肉層之下,位於輪狀軟骨下方,緊貼氣管軟骨。甲狀腺分為左右葉,中間部份稱為峽,兩葉大小長度4-5公分,厚約1公分,重15-20克。甲狀腺會製造甲狀腺激素是一種含碘的蛋白質。最主要是分成四碘甲狀腺素(T4)和三碘甲狀腺素(T3),它們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要素,掌管體內新陳代謝,生長及發育諸多功能。
甲狀腺也受下列兩個內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影響:
1.下視丘,於腦下垂體上方,分泌甲促素釋放激素。 2.腦下垂體,於腦底,分泌甲促素。當血中甲狀腺激素濃度偏低時,下視丘會先收到此訊息釋出甲促素釋放激素,而刺激腦下垂體釋出甲促素,甲促素可刺激甲狀腺製造更多甲狀腺激素,使血中甲狀腺激素恢復正常濃度。
甲狀腺可以說是內分泌系統中,最「膚淺」的器官,因為甲狀腺位於頸部下方,外表只覆蓋一層薄薄的皮膚與肌肉。有經驗的醫師以手觸診,就可以判定是否有腫大 與異常。在一般民眾的腦海中,「大脖子」是台灣地區常見的疾病,許多人曾深受其害,開刀更是許多民眾對甲狀腺疾病治療的刻板印象。常有病患無意中觸摸到自己頸部有硬塊,而到內分泌科門診求醫。許多病患更是由曾經患過甲狀腺疾病的親朋好友幫他看出有甲狀腺腫大,而介紹到內分泌科門診求治。
何謂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體中出現腫塊,如果甲狀腺中只出現一個結節叫做單一結節,出現一個以上就是多發性結節。甲狀腺結節是內分泌門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多發性結節腫在老年人雖然常見,但往往沒有症狀,而甲狀腺單一結節,大約佔全人口的5%,然而大部份人卻不自覺自己的甲狀腺出了問題。
由於單一結節外的甲狀腺是正常的組織,所以病人的甲狀腺機能是正常沒有亢進或低下的情況。甲狀腺結節通常是小而無症狀的,脖子不會有被壓迫感覺,所以大部份病人並沒注意到脖子腫起,往往是在例行健康檢查或因為其它病況檢查時才被發現,觸診時你會發現它稍硬平滑,很容易從皮膚下感覺。
絕大多數的甲狀腺結節不論單個或是多個,良性或惡性,甲狀腺功能往往都正常。這是內分泌科門診中,最令病患百思不解的「結」。「明明甲狀腺腫了一塊,為什麼抽血檢驗,卻告訴我甲狀腺正常?」、「我的抽血結果甲狀腺機能正常,為什麼會長甲狀腺結節?」其實醫學上慣稱的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長了腫瘤的泛稱。
甲狀腺結節的原因
引起甲狀腺結節的原因,目前並不太清楚。個人體質因素的差異、遺傳、居住地區、飲水、食物皆有影響。如深井水中的腐植質可能會引起甲狀腺腫,所以有些甲狀腺結節的形成,可能與患者小時候飲用地下水有關。甲狀腺結節其本質可能是增生或贅生物,有些是出血性的,有些是發炎,有些僅是膠體腫。
造成甲狀腺結節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結節性甲狀腺腫、腺瘤、慢性甲狀腺炎、功能自主性甲狀腺結節、分化良好甲狀腺癌、囊腫等;比較不常見的則有亞急性甲狀腺炎、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先天性單葉甲狀腺、甲狀腺舌管囊腫、分化不良甲狀腺癌、甲狀腺髓質癌、淋巴腫喊轉移性癌等。
甲狀腺結節的臨床症狀
甲狀腺結節通常是沒有特別的症狀,尤其是小的結節,頸部不會有壓迫的感覺,所以大部份人不會發覺自己的甲狀腺出了問題,往往是在例行健康檢查或因為其它病況檢查時才被發現。但仍有很多的甲狀腺結節是病患自己察覺,或身旁的家人或朋友發現。部份患者會有壓迫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吞嚥時的異物感或容易嗆到。亞急性甲狀腺炎的患者除出現結節外,還會出現疼痛或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現象。而在部份的出血性囊腫,結節長得很快且有疼痛。甲狀腺結節的患者,除了少數發生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現象之外,絕大多數的甲狀腺機能都是正常的。如果結節長大得很快或很硬,或是壓迫氣管而有呼吸困難的現象時,或合併摸到淋巴結,或聲音嘶啞等,需要懷疑為惡性變化。不論如何,只要發現了甲狀腺結節,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檢查它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
甲狀腺結節的檢查與診斷
甲狀腺結節的檢驗項目包括有理學檢查、甲狀腺功能測定、甲狀腺核子掃瞄、超音波、細針穿刺吸引細胞學檢查及一般生化檢驗。其中
超音波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檢驗項目,它對分辨實質性結節及囊腫有極大幫助,操作方便又不具放射性。甲狀腺結節在超音波檢查下之影像可分三大類:實質性,囊腫性,混合實質及囊腫性。實質性結節發生癌症的機會較多,尤其在超音波顯示低回音時,惡性的機會較大,要特別留意;混合實質及囊腫性結節也可能出現癌症,不能不謹慎。
甲狀腺穿刺吸引細胞學檢查是分辨甲狀腺結節良性或惡性最好的檢驗方式。只需利用細針,從甲狀腺結節中抽取細胞,染色後在顯微鏡下觀察,即可判定結節的性質,患者不需要住院,也不必接受麻醉,只有感到與抽血相似的輕微疼痛而已。因此,這種細針吸引細胞學檢查是一種相當方便而快速的方法去知道甲狀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其準確性高達90%以上。當甲狀腺結節是屬於多發性的結節時,很難去判斷那一個結節會是惡性的,或是混合實質及囊腫性結節,或不易定位的結節,最好在超音波導引下作細針吸引最為安全及準確。如果細針吸引檢查是良性,將來變惡性的機會不大,不過仍可能是細針吸引未抽中惡性細胞,因此仍需定期追蹤,追蹤期間長短要配合醫師之建議,如果有臨床上的懷疑時,須再做細針吸引檢查。
甲狀腺結節的鑑別診斷對內分泌新陳代謝科的醫師非常重要。主要有兩個理由;第一,甲狀腺結節是很常見的疾病,其生物行為,非常多樣,由非腫瘤之良性結節、良性腫瘤、家族性良、惡性腫瘤(結節),分化性良好進展緩慢之惡性腫瘤至數月內或數星期內致命的未分化癌均有。第二,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之甲狀腺癌之第一個臨床表徵為甲狀腺結節,但絕大部份的甲狀腺結節卻為良性的,因此著名的甲狀腺學者Mazzaferri就形容由甲狀腺結節診斷出甲狀腺癌是一項海底撈針的工作。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是目前公認為鑑別診斷甲狀腺結節之最重要利器,也是診斷甲狀腺癌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
甲狀腺結節的治療原則
有經驗的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可憑臨床症狀、理學檢查、抽血檢驗、超音波檢查,必要時再加上細針吸引做細胞學抹片化驗,來決定病患的甲狀腺結節之情況如何,並擬定治療的方針。
良性的甲狀腺結節可以甲狀腺激素治療以抑制甲促素達到使結節縮小的目的,用此方法治療的病人,每三個月要追蹤超音波與細針穿刺細胞學,只要結節大小未變化,就毋須操心,然而若是在甲狀腺激素的治療下,結節仍持續生長,則需手術摘除,不過有一點必須認知的是:儘管使用甲狀腺激素治療良性結節,它的有效率並不佳,所以是否使用目前仍有爭議。
當甲狀腺中有多發性的結節時,很難去判斷那一個結節會是惡性的,幸運的是多發性結節較少發生惡性變化。甲狀腺激素治療對於結節大小少有明確的效果,反而有時會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副作用,所以一般少用,如果因甲狀腺腫大壓迫到氣管或者持續長大,則建議外科摘除。
甲狀腺良性腫瘤、多結節甲狀腺腫並非都要手術。例如有的患者血清促甲狀腺激素以及甲狀腺自身抗體水準較高,可通過使用藥物抑制住,使甲狀腺結節縮小或消失。如果是以下四種情況,則需手術治療。
1.懷疑為惡性腫瘤,必須及時手術,切除腫瘤。
2.雖然結節是良性的,但有氣道壓迫症狀,如患者常出現呼吸困難、聲音嘶啞等症狀。
3.甲狀腺結節雖是單個,但是很大,從內科保守治療很難使結節變小或消失。
4.確定為高功能甲狀腺腺瘤,功能旺盛活躍,如果不及時手術,可發展為甲狀腺亢進的,則需及時手術治療。
結語:
甲狀腺結節是相當常見的疾病,當你摸到脖子有硬塊時,請不要遲疑,馬上找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的專科醫師為你解惑。他們會為你作最好的治療,千萬不可忽視這些小結節。
兒童頸部腫塊原因不多,常見原因有:淋巴結肥大、淋巴腺炎、與一些先天畸形。
幼兒頸部外側、耳後或枕部常會摸到一顆或十數顆不等之硬塊,雖然大小不一,大多不大於1公分,儘管長的再大也不會超過3公分,並且不痛不癢,容易在皮下滑動-這便是6歲以下幼兒常見的「非特異性淋巴結肥大」。
人在學齡前時期,頸部淋巴系統特別發達,常會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而增生肥大,一般而言不用治療,幾個星期後即會自動消失。這種「非特異性淋巴結肥大」佔幼兒頸部淋巴結肥大的大部份,也是唯一不用治療就會自行痊癒;除此之外,還有幾種需要治療才會痊癒的淋巴結肥大,需要我們分辨。
什麼樣的頸部淋巴結是無害的呢?一般而言:一、小於2公分的淋巴結。二、會痛的淋巴結(可能是感染)。一般而言,可根據淋巴結的大小、位置、多寡、移動與否、軟硬度、疼痛與否,加上上呼吸消化系統的徹底鏡檢而作一綜合判斷。而下列的淋巴結則要特別小心:一、大於2公分的淋巴結。二、非常硬的淋巴結。三、固定於頸部軟組織,而無法被移動的淋巴結。四、特定位置的淋巴結,如鎖骨上的淋巴結,或頸部第二區的淋巴結等。
三歲以下幼兒咽喉極易受到球菌感染,一部份細菌會沿著淋巴管流到頸部淋巴結,這就形成「急性淋巴腺炎」。它和「非特異性淋巴結肥大」最大不同是淋巴結上的表皮會有紅腫,並且讓我們無法很清楚的感覺出淋巴結的大小。治療方法很簡單,給予抗生素即可;如果藥物無效,形成膿瘍,需要切開將膿引流出來。
有些家庭會養些貓、狗或猴子,在餵食或接觸的過程中不慎傷到表皮,此種動物特有之病毒便會進入幼兒體內,造成淋巴結腫大,大多位於手足部位,偶爾出現在頸部,謂之「貓抓症」。一般而言不用治療,2-3週後會自行消失,如果化膿則需借助外科處理。
「結核性頸部淋巴腺炎」通常在頸部摸到3-5公分不痛不癢之腫塊,合併周邊組織發炎,故不易在皮下滑動,皮膚呈紫色病變,更嚴重時表皮呈現潰瘍,且有乳酪狀分泌物。一般依治療方法不同分成兩大類,一為人或牛型結核,此型除開刀切除外,尚須長期藥物治療;二為家禽型結核,此種只需外科治療即可,不需服用任何藥物即可治癒。
最後約有百分之三的淋巴結腫大是和淋巴瘤、白血病或癌症轉移有關,所佔比例雖不高,但造成的後果最嚴重。因此良性和惡性淋巴結肥大的鑑別診斷,便是我們要努力的目標,讓每一種症狀得到它應有的治療。
在此特別要強調的是診斷─即找到病因(或者說判定是正常)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抽血檢查或藥物投予通常是不必要的,一些昂貴的特殊檢查,如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檢查並無法取代一個詳細的理學檢查,而且通常也是不必要的。倒是近年來,由於頸部超音波技術的發達,在一些臨床無法判定病因的頸部淋巴結腫大,可以施行頸部超音波掃描,可以提供醫生進一步的參考。
在目前,頸部的淋巴結直接手術切片,已愈來愈少被施行,比較常見的手術適應症只剩下懷疑是惡性淋巴瘤或結核性淋巴結時。
胚胎時期甲狀腺從舌後部往下移行至脖子下部,這條路線叫做甲狀腺舌管,沿著這條路線長出的腫塊謂之甲狀腺舌囊腫,通常在頸部中間位置,吞口水或伸舌頭會隨伴而移動;在上呼吸道感染後可能會變大,原因是這種感染會刺激囊腫內黏液分柲增加。又因其藏有廔管連接到舌頭後部,口腔內細菌由此進入囊腫造成感染,反覆發炎,已感染的囊腫有時需要切開引流。感染的囊腫可能引起疤痕牽引而偏離中線,造成日後手術困難度增加。要切除甲狀線舌囊腫最好在沒有發炎的時候,切除範圍包括黏著囊腫的瘺管及舌骨中間的一部分,若切除不完全,可能會復發。
人曾經像魚一樣擁有類似鰓的器官,總共四組,稱作鰓裂。隨著胎兒長大,他們也演化組成顏面及頸部;可是分化過程有時不完美,而在人身上留下造化的痕跡。問題大多出在第一或第二鰓裂,叫做「鰓裂遺跡」。第二對鰓裂遺跡比較常見,內外共兩個出口,外口位於胸乳突肌前緣,內口則開在扁桃腺窩。第一對鰓裂遺跡比較少見,外口在下頷,內口於外耳道常合併其它顏面異常,手術切除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多年前我也有發生同樣的事
因為跟耳鼻喉科的醫師比較熟 就去看他
他也是說可能是感染所以淋巴結腫大
一兩個禮拜就會消了
如果不放心的話 給淋巴結的專家-----血液腫瘤科醫師摸一下
就可以見真章了
後來我真的去看血液科醫師~~沒事
在臨床上大多是像我的情況 (否極泰來)
但是因為台灣人的國病之一-----鼻咽癌
有些一開始是以脖子淋巴轉移表現
我會推薦耳鼻喉科的原因是
他們會幫您檢查鼻咽部(這是別科無法取代的專業)
因為跟耳鼻喉科的醫師比較熟 就去看他
他也是說可能是感染所以淋巴結腫大
一兩個禮拜就會消了
如果不放心的話 給淋巴結的專家-----血液腫瘤科醫師摸一下
就可以見真章了
後來我真的去看血液科醫師~~沒事
在臨床上大多是像我的情況 (否極泰來)
但是因為台灣人的國病之一-----鼻咽癌
有些一開始是以脖子淋巴轉移表現
我會推薦耳鼻喉科的原因是
他們會幫您檢查鼻咽部(這是別科無法取代的專業)
脖子硬塊別置之不理,可能是甲狀腺『結節』! | |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