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視國光石化】沒石化傷經濟!3.3兆產業鏈 尋出路

 
都不能缺少這些東西,餅乾亮面防水膜、罐頭外塑膠封膜、雞蛋盒都得用到石化原料,當然還有生活用品,鞋子、衣服,到手上環保杯,甚至是電腦和鍵盤,同樣少不了石化原料裡的乙烯。

這得由石化廠裂解出來,轉為橡膠、塑膠、人造纖維,才能製鞋、製衣,做塑膠用品,這也是當初堅持建石化廠的一大主因。

就怕原料受制於人,但國光石化不建了,中游的傳統、面板、生技產業到下游製品,國內1/4產值,3.3兆產業鏈怎麼辦?經濟部解套,從生產「量」轉為研發「技術」。

原定民國104年五輕除役,在四輕提高效能、三輕更新情況下,113年五輕的35萬噸乙烯缺口,也變得能從海外來,經濟部馬上端出配套措施,讓當初強調石化廠,非建不可的理由顯得自打嘴巴,但衝擊還是在。

原本中央地方政府,計畫增加的448億稅收沒了,1萬人直接就業機會沒了,更別說占台灣石化產品出口6成的塑膠相關產業,未來新增投資案,可能也會跟著外移,儘管還要另尋落腳地點,但想靠石化廠拚GDP,經濟部前方還有重重考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l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