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 指北針的使用方法

 

  地圖是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種工具,從市售各種不同功能的地圖,如縣、市地圖;街道圖;遊樂區簡圖;全球地圖、、、等,然而戶外活動尤其是登山,它最需要的地圖是等高線圖,此種地圖能顯示地表的各種地形如高山、溪谷、險或緩坡、懸崖或峭壁都能表露無遺。

  等高線地圖的基本標示

  等高線地圖就是將地表高度相同的點連成一環線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準曲線,不同高度的環線不會相合,除非地表顯示懸崖或峭壁才能使某處線條太密集出現重疊現像,若地表出線平坦開闊的山坡,曲線間之距離就相當寬,而它的基準線是以海平面的平均海潮位線為準,每張地圖下方皆有製作標示說明,讓使用者方便使用,主要圖示有比例尺、圖號、圖幅接合表、圖例與方位偏角度。

  比例尺是地圖必須標示的符號,它是顯示地表實際距離與地圖顯示之距離的比例相關性,例如十萬分之一的地圖表示一公分計即實際距離為一公里,五萬分之一的地圖表示一公分,即實際距離為五百公尺,對於不同程度比例的地圖與實際距離的精確度而言,小比例尺的地圖精確度較高。比例尺和實際距離換算表地圖比例實地距離(公尺)地圖距離(公分)1:25,0001,00041: 50,0001,00021:100,0001,0001

  圖號是代表地圖名稱的編號,不同比例的地圖均編訂各自系統的代號,而它是以經緯度為單位制定,如此每幅地圖就能緊密接合。

  方位偏角度是表示正北(地球北極),磁北(磁鍼顯示北方),方格北(地圖指示北方)之間的關係與彼此偏差的角度,同時圖下方並注有該逐年磁變數值,當我們使用指北針指示自身位置再對照地圖就能很快知道自己身處何地且知道下一步往何方向去與週遭的地形變化。

  圖例是說明地圖各種符號的意義,一般登山者較會注意的符號為三角點、崩壁、河流、湖泊與坡度。

  等高線地圖與地形分析

  一、等高線的種類

  當我們細觀等高線地圖會發現繪製地圖的線條有粗細兩種線條,這是方便使用者閱讀而設計,粗線條稱計曲線並標示海拔高度,而計曲線之間距離單位為0.2公分,細曲線稱首曲線,它是介於計曲線之間,具方便分析地形之功能,每兩條計曲線之間有四條首曲線,如此每條線之間距離單位為0.04公分,表(一)表示各種比例尺等高線。表一、地圖的等高線之間隔實際距離單位等高線實際距離比例尺計曲線首曲線1:50,000100公尺20公尺1:25,00050公尺 10公尺1:10,00025公尺5公尺

  二、等高線的盲點

  比例尺愈高的地圖,精密度愈差,原因是等高線之間實際距離太寬造成此空間的地形無法明確分辨而出現盲點。以五萬分之一的地圖為例,每曲線之間距的實際距離為20公尺(相當於建築物七層樓的高度)。

  三、坡度

  坡度是等高線地圖最易辨識地形特徵之一,我們粗略的觀察地圖就能了解各山峰的坡度,例:曲線之間距愈窄,坡度愈陡,曲線間距愈寬,坡度愈緩2.山峰之曲線間距均勻表示該地段為等坡,若上方的間距小於下方間距,表示該地段為凹行坡,反之則為凸形。

  坡度的計算是根據三角函數法計算公式計算,公式:tan-1(垂直距離÷水準距離)=角度以五萬分之一地圖為例:(如表二、三),其坡度,實際距離與曲線間距的關係。(坡度)θ=tan-1n/m表二、坡度、坡面狀況與步行程度坡度坡面狀況步行程度1°~5°平緩山坡車行容易5°~15°緩山坡步行容易 15°~25°半急山坡能步行25°~30°急山坡能攀登35°~45°峻急山坡能攀登45°~90°峭壁、斷崖須借助器材攀登表三、以五萬分之一地圖表示坡度、實際距離與地圖的關係坡度實際垂直距離(公尺)地圖顯示距離(公釐)5°204.610°202.215°201.520°201.130° 200.745°200.4

  繪製與閱讀等高線地圖

  當我們購買等高線地圖必須看清楚是否完全含括我們預定活動區域,通常會遇到必須購買並拼湊兩張到四張地圖,通常我們不會將原版地圖攜帶至野外,我們(一)優先將預定活動區域的地圖影印並重新拼貼,(二)詳閱地圖分辨主、支棱線(即兩座山峰相連之線)、溪流、坡度、懸崖、崩壁等地形特徵,(三)利用不同顏色瑩光筆繪出主棱線、溪流、與標示預定路線和宿營地,(四)利用透明膠帶將地圖與活動預定行程之計劃書完全黏合密封,如此攜帶方便且有防水功能。

  常見地形指北針作業

  指北針是登山健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地球磁場作用,指示北方方位,它必須配合地圖尋球相對位置才能明瞭自己身處的位置。


  目前市售的指北針式樣繁多,本文將依據登山健行最廣泛使用的透明底板指北針簡稱森林指北針敘述如何運用指北針定向的方法。

  指北針歸零作業

  指北針歸零作業是使用森林指北針相當重要的前置作業,它的步驟是一、將指北針水準放置。二、將環外的北方零刻度與環內的指針指示北方的位置重疊,如此完成步驟即是完成指北針歸零作業。

  目標方位角:測量目標方位角時,必須現場的北方與地圖的方格北平行,然後指北針之紅色進行線對準目標地,讀出目標與方格北的角度並校正地圖的方位偏差角,即為目標方位角。

  實地定位

  運用地圖與指北針的主要目地就是使用者要了解自己與目的地之間的相關位置與地形變化並能標示於地圖。

  定向線交會法

  此種方法是利用兩個地圖之已知點各自測量另一個地圖之未知點的目標方位角,此兩目標方位角之延伸線必交會於此未知點。

  例一、當我們看到遠處一座不知名的山峰且欲了解山峰確切位置,我們就可以利用此方法。

  1.我們優先在地圖標示自己身處的位置點(A點)同時測量此未知峰(C點)的目標方位角。

  2.當我們行進一段路程到達另一處可標示於地圖的已知點(B點)並測量此未知峰的目標方位角。

  3.我們將兩條目標方位角的延伸線繪製於地圖就可以劃出兩線交會點即是未知峰(C點)。

  例二、當我們迷失方向或欲知自己於地圖位置點(C點),我們先環視週遭地形山峰,選擇兩個能明確標示於地圖的目標點(A、B點),如此我們就可以測量已知點(A、B點)的目標方位角,同時此兩方位角延伸線的交會點就是我們的位置點(C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l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